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朝 >> 详情

同治帝悼念逝世皇太后慈祥

朝代:清朝 | 时间:2024-07-01 | 阅读:1118次
历史人物 ► 同治

同治帝对皇太后的深切悼念

同治帝悼念逝世皇太后慈祥

同治皇帝二十一岁时,亲眼目睹了慈祥宠辱不惊、永怀天下苍生的皇太后。这位历经风雨的仁慈君主离世,无疑令同治深感痛惜和哀悼。

作为一位精明强干的女性政治家,慈禧太后在艰难动荡的时期,维护了中国的政治局势,最终也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君主之一。同治皇帝对她的敬重和感激,可见于他对她的殷切追念之中。

同治皇帝在悼念文中写道:"天下英豪,莫敢不仰慈宠;万国来朝,靡不荷恩澤。悲夫!今我天朝,竟遭如此巨损,朕心痛而难言。"可见他对这位先后引导了两位皇帝的皇太后,怀有无比崇敬之心。

身为一代天子,同治皇帝也深知这样一位睿智、果断的统治者的逝去,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他哀痛地说:"朕思慈宠之溢於天下,恩德之茂於后世,至今一一回想,涕泣交集。"可见他对这位伟大君主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同时,同治皇帝也充分认识到,在这位皇太后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得以维系相对稳定的局势,免于沦为列强的殖民地。他写道:"朕嗟乎!若非慈祥守成,朕朝安危之命,何以不危而安?"可见他对慈禧太后的治国才能和远见卓识,有着深深的敬意和感激。

总的来说,同治皇帝对这位饱经沧桑,却始终维护国家利益的皇太后,怀有崇敬和感激之情。他痛惜她的离世,认为中国失去了一位睿智的统治者。这体现了同治皇帝对这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女性的高度评价。

文章标签:

上一篇:张居正 - 改革振兴明代经略 | 下一篇:周康王南巡巩固新秩序

编纂四库全书

清朝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古代最大规模的丛书,由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令启动,历时十余年完成。其编纂背景、过程及影响涉及政治、文化、学术

预备立宪骗局

清朝申报

清朝末年的“预备立宪”是1906年至1911年间清廷推行的一系列宪政改革举措,但其最终被革命派和后世学界普遍视为一场“骗局”,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拖

溥仪继位末代皇帝

清朝溥仪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全名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1908年12月2日在其叔父光绪帝去世后继位,时年仅2岁零10个月,由父亲醇亲王载沣摄政。

纳兰性德词坛大家

清朝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词人,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他是清初词坛的代表人物,与朱彝尊、陈维崧并

同治中兴变法图强

清朝同治

同治中兴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出现的一次短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革新运动,旨在应对内忧外患、重振国势。虽然名为“中兴”,但其实际成效有限,

同治中兴开始

清朝同治

"同治中兴"指的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出现的一段相对稳定的恢复期,其核心是清廷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