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商容忠贞守节义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26 | 阅读:4161次
历史人物 ► 商容

商容商朝末年的著名贤臣,其忠贞守节的事迹在《史记·殷本纪》《韩诗外传》等典籍中均有记载,是周初统治者树立的道德楷模。以下就其历史形象、相关记载及延伸内涵进行考述:

商容忠贞守节义

一、商容的身份与政治立场

1. 王室重臣身份:商容为纣王时期大夫,一说任礼官,主管典章制度。在商周之际“小邦周”取代“大邑商”的背景下,其身份象征商代礼乐文化的正统性。

2. 谏臣形象:《史记》载其屡次直谏纣王废止暴政,因不被采纳而退隐,与比干、箕子并称“殷末三仁”。

二、忠节事迹的文献依据

1. 殉国争议

- 《韩诗外传》记载商容因商亡而投水自尽,体现“忠臣不事二主”的春秋战国观念;

- 《吕氏春秋》则称其被周武王封为“三恪”之一(受周尊崇的前朝遗老),可能反映早期对贤者的政治安抚策略。

2. 周人的政治宣传:周武王灭商后,曾命毕公“表商容之闾”(在其故居立牌坊表彰),旨在塑造“武王诛暴存义”的合法性,同时笼络殷遗民。

三、思想史意义

1. 早期忠君观念的雏形:商容的“守节”不同于后世绝对忠君,更多体现士人对道义责任的坚持,与孔子“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相通。

2. 楚简《容成氏》的补充:战国文献将商容与更早的贤君容成氏关联,可能反映儒家对其形象的神化改造。

四、后世影响

商容被纳入《忠经》《列女传》等典范叙事,明清时期更成为戏曲《摘星楼》主角,其形象随时代需求被不断重构。需要注意的是,现存记载多经周代史官及汉儒加工,需结合殷墟甲骨文等考古材料辩证分析。

历史语境中,商容的“忠贞”实为周人构建的德政符号,其真实性虽难确证,但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气节观。

文章标签:

上一篇:箕子朝鲜的起源传说 | 下一篇:豫让刺赵襄子

周懿王王室衰微

西周姬辟方

周懿王是西周第九位君主,姬姓,名囏(一说名坚),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99年至前892年。这一时期西周王朝的衰微迹象已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召公奭治燕安边

西周周武王

召公奭是西周初年重要的宗室重臣,姬姓,名奭,因受封于燕(今北京及河北北部),又称燕召公。他在周王朝的边疆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治燕安边的策

齐丁公镇守东土

西周姜尚

齐丁公镇守东土是西周初期重要的历史事件,涉及齐国早期疆域拓展与周王朝东方统治的巩固。以下从史实背景、具体举措及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

商容忠贞守节义

西周商容

商容是商朝末年的著名贤臣,其忠贞守节的事迹在《史记·殷本纪》《韩诗外传》等典籍中均有记载,是周初统治者树立的道德楷模。以下就其历史形象、相关记

商容忠贞守节义

西周商容

商容是商朝末年的著名贤臣,其忠贞守节的事迹在《史记·殷本纪》《韩诗外传》等典籍中均有记载,是周初统治者树立的道德楷模。以下就其历史形象、相关记

商容被废民愤起

夏商商容

商容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时期的重要大臣,以忠直敢谏著称。根据《史记·殷本纪》等史料记载,商容因多次劝谏纣王停止暴政而被废黜,这一事件成为激发民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