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宋徽宗被俘北迁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02 | 阅读:9749次
历史人物 ► 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北宋第八位皇帝,1125年因金兵南下被迫传位于钦宗赵桓。1127年“靖康之变”爆发,徽钦二帝及宗室、官员等三千余人被金军俘虏北迁,北宋灭亡。以下是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

宋徽宗北迁

1. 背景

政治军事崩溃:徽宗在位期间沉迷艺术、重用奸臣(如蔡京、童贯),导致朝政腐败。联金灭辽战略失误,暴露北宋军备空虚。

金军两度南侵:1125年金兵首次南下,徽宗仓促禅位;1126年金军二次围攻开封,守城失败后签订屈辱和约,但次年仍被攻破。

2. 北上过程

皇室成员集体:包括徽宗、钦宗、后妃、皇子、公主及工匠、医官等,分七批北上,史载“妇女配役,男子为奴”。

路线与遭遇:经河北、山西至金上京(今黑龙江阿城),途中受尽。徽宗次女赵福金(茂德帝姬)被金将强占,妃嫔多人自尽。

3. 囚禁生活与结局

五国城囚禁:1130年被迁至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史载“坐井观天”即源于此。徽宗在此写下《在北题壁》等诗作,流露亡国之痛。

死亡与影响:徽宗1135年病逝,终年54岁;钦宗1156年在金朝马球比赛中被乱马践踏而死。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后,徽宗灵柩1142年南归,但钦宗未能生还。

4. 历史评价与反思

艺术与政治的悖论:徽宗创瘦金体、精研书画,但治国无能,被评“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

南宋重建赵构在杭州建立南宋,与金对峙,折射北宋灭亡的制度性缺陷,如重文轻武、三冗问题。

补充史料:金人编纂《宋俘记》详载俘虏名单,宋人笔记《靖康稗史》《语》记录北迁惨状。徽宗成为中国历史上汉族政权首次被外族彻底征服的标志性事件,影响后世华夷观念。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宋太祖统一之路与策略研究 | 下一篇:元末徐寿辉建天完

米芾拜石癫狂事

宋朝米芾

米芾拜石是中国艺术史上著名的典故,体现了宋代文人“以石为友”的审美情趣和癫狂率真的性格特征。根据《宋史·米芾传》《画继》《清波杂志》等史料记载

宋金绍兴和议成

宋朝韩世忠

宋金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朝在1141年(绍兴十一年)达成的重要和平协议,标志着南宋初期与金朝长期战争的暂时终结。以下是关于该和议的主要内容和背景分析

种师道西军战神录

宋朝种师道

《种师道西军战神录》——北宋西军名将史实考析 种师道(1051—1126),字彝叔,洛阳人,北宋末年西军将领,出身将门世家(祖父种世衡为北宋边关名将),

包拯铁面断冤案

宋朝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北宋著名清官,以刚正不阿、断案如神著称,被后世誉为"包青天"。其铁面无私的形象通过《包待制陈州粜米》《三侠五义》等

宋徽宗被俘北迁

宋朝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是北宋第八位皇帝,1125年因金兵南下被迫传位于钦宗赵桓。1127年“靖康之变”爆发,徽钦二帝及宗室、官员等三千余人被金军俘虏北迁

徽宗崇道兴花石纲

宋朝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在位期间大力推崇道教,这与北宋晚期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徽宗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将道教置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