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何进引董卓入京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03 | 阅读:5857次
历史人物 ► 何进

何进董卓入京是东汉末年政治斗争的关键事件,直接引发董卓之乱和汉室衰微的加剧。这一事件需从背景、过程及后果三方面分析:

何进引董卓入京

1. 背景: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死斗

汉灵帝去世后(189年),外戚大将军何进拥立少帝刘辩,与妹妹何太后共同掌控朝政。此时宦官集团(十常侍)长期把持皇权,双方矛盾激化。何进欲诛杀宦官,但受到何太后阻挠,其幕僚袁绍献策召外镇将领入京施压,何进遂密召并州牧董卓、东郡太守桥瑁等多路兵马进京。

2. 何进决策的致命失误

低估董卓野心:董卓早年在凉州镇压羌乱,麾下西凉军悍勇,但其跋扈之名已显。何进仅视其为威慑工具,忽视其军阀本质。

策略失当陈琳曹操等劝阻"诛元恶只需一狱吏",何进却执意调兵,暴露外戚集团内部矛盾(何进与何太后的分歧被宦官利用)。

时机失控:董卓尚未抵京,宦官张让等先发制人,诱杀何进(八月戊辰),袁绍等人率兵反杀宦官,导致洛阳大乱。

3. 董卓入京后的连锁反应

废立皇帝:董卓入洛阳后收编何进残部,废少帝改立献帝(九月甲戌),开启权臣操控皇帝的先例。

暴政统治:放纵西凉军劫掠洛阳,杀大臣(如丁原)、迁都长安(190年),焚烧宫室,造成"二百里内无复孑遗"的惨状。

天下离心:关东诸侯组成讨董联盟(190年),虽因内讧失败,但军阀割据局面正式形成,东汉名存实亡。

延伸分析:制度性崩溃的必然性

此事件折射东汉两大顽疾:

其一,皇权寄生性:帝王依赖外戚/宦官制衡士族,导致权力杠杆失衡。何进身为外戚却联合士族(袁绍),打破原有平衡。

其二,边防军内侵:为镇压黄巾军(184年),灵帝允许州牧扩军,边将董卓借此坐大,中央丧失对武装力量的绝对控制。

诸葛亮的评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即包含对此事的反思——何进的短视与董卓的残暴共同加速了乱世到来。

文章标签:董卓

上一篇:始皇帝巡游天下 | 下一篇:石亭之战破曹休

汉宣帝中兴之治

汉朝赵充国

汉宣帝中兴之治是西汉中后期的重要治世,指汉宣帝刘询(前74—前49年在位)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成功扭转了汉武帝晚年及昭帝时期的动荡局面

黄巾军动乱爆发

汉朝董卓

黄巾军动乱是中国东汉末年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爆发于公元184年(东汉光和七年),由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其兄弟张宝、张梁领导。以下是关于黄巾之乱的详细

刘秀起兵复汉

汉朝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即汉光武帝,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属于汉朝宗室疏远的一支。新朝末年,王莽改制失败,社会动荡,

班固编撰《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编撰《汉书》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奠定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典范。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史实与分析: 1. 编撰背景与动机班固(32—92年)生

何进引董卓入京

汉朝何进

何进引董卓入京是东汉末年政治斗争的关键事件,直接引发董卓之乱和汉室衰微的加剧。这一事件需从背景、过程及后果三方面分析:1. 背景:外戚与宦官的权

何进召董卓入京

汉朝何进

何进召董卓入京是东汉末年政局失控的关键事件,其背景、过程与后果深刻影响了三国时代的开端。以下从多角度展开分析:一、历史背景1. 外戚宦官斗争白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