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始皇帝巡游天下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03 | 阅读:3614次
历史人物 ► 秦二世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震慑四方、彰显皇权威仪,曾多次大规模巡游天下。其巡游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与历史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始皇帝巡游天下

一、巡游时间与路线

1. 五次主要巡游(前220—前210年)

- 第一次(前220年):西巡陇西、北地郡(今甘肃一带),视察秦人发源地,祭祀先祖。

- 第二次(前219年):东巡至峄山(山东邹城)、泰山封禅、琅琊(山东胶南),刻石颂德,并遣徐福出海求仙。

- 第三次(前218年):再至琅琊,途经博浪沙(河南原阳)时遭遇张良刺杀未遂。

- 第四次(前215年):北巡碣石(河北秦皇岛),视察边塞,命蒙恬北击匈奴。

- 第五次(前210年):南巡至云梦(湖北)、钱塘(浙江),卒于沙丘(河北广宗)。

二、政治与军事目的

1. 震慑六国残余势力:通过巡游展示秦军威慑力,如泰山封禅时“车骑千乘万骑”,彰显统一权威。

2. 推行中央集权制度:沿途刻石(如《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宣扬“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

3. 巩固边防:北巡碣石时下令修筑长城,南巡时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系,加强军事控制。

三、文化与信仰因素

1. 封禅与神化皇权:泰山封禅是向天下宣告“受命于天”,结合邹衍五德终始说”强化秦为水德的合法性。

2. 求仙问道:多次派遣方士(如徐福、卢生)寻访蓬莱、东海仙山,反映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痴迷。

四、交通与工程配套

1. 驰道建设:巡游促成“东穷燕齐,南极吴楚”的驰道网络,宽度达50步(约69米),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全国。

2. 行宫营建:沿途修建离宫别馆(如琅琊台、阿房宫前殿),据《史记》载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五、历史影响与争议

1. 劳民伤财:巡游消耗巨大,仅第五次南巡随行“楼船万艘”,加重民众负担。

2. 加速秦亡:最后一次巡游途中暴毙,引发赵高李斯篡改遗诏的沙丘之谋,间接导致秦二世而亡。

秦始皇巡游是集政治宣示、军事管控、文化整合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既体现其“混一海内”的雄心,也暴露了秦政权急政暴虐的隐患。其巡游路线与刻石内容成为后世研究秦代政治思想与地理控制的重要实物史料。

文章标签:始皇帝

上一篇:春秋霸主:齐桓公传奇 | 下一篇:何进引董卓入京

项羽巨鹿破秦军

秦朝项羽

项羽巨鹿破秦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发生于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这一战役彻底扭转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局势,成为秦朝灭亡的关键转折点

王绾力主分封制

秦朝王绾

王绾是秦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家,曾任丞相,在秦统一六国后关于国家治理体制的争论中成为分封制的主要倡导者。他的主张与廷尉李斯代表的郡县制派形成激烈

始皇泰山封禅

秦朝秦朝

秦始皇泰山封禅是中国历史上极具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秦朝统一后的政治与文化整合。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封禅背景与动机1. 政治合法性建构:

始皇帝巡游天下

秦朝秦二世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震慑四方、彰显皇权威仪,曾多次大规模巡游天下。其巡游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与历史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始皇帝巡游天下

秦朝秦二世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震慑四方、彰显皇权威仪,曾多次大规模巡游天下。其巡游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与历史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秦简里耶文书揭秘

秦朝秦二世

秦简里耶文书是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的重要发现之一,主要出土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的一口古井中,年代约在秦代后期(公元前221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