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隋朝 >> 详情

裴行俭之父裴仁基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5-30 | 阅读:5567次
历史人物 ► 裴行俭

裴仁基(?-619年),字德本,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隋朝末年将领,唐朝著名军事家裴行俭之父。以下是关于裴仁基的史实梳理及相关扩展:

裴行俭之父裴仁基

1. 家世背景

裴仁基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属魏晋以来北方著名士族“河东裴氏”。其家族世代为官,曾祖父裴伯凤为北周骠骑大将军,祖父裴定高为冯翊郡守,父亲裴诜之曾任仪同大将军,家风尚武通文,为其军事才能奠定了基础。

2. 隋朝仕途与战功

- 征讨吐谷浑: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裴仁基随军西征吐谷浑,因功授左光禄大夫。

- 平定杨玄感之乱: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叛乱围攻洛阳,裴仁基率军夜袭叛军粮仓,焚烧其物资,为隋军扭转战局立下关键功劳,获封正议大夫。

- 虎牢关镇守:大业末年任河南道讨捕大使,驻守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抵御瓦岗军。其部将贾务本之子贾闰甫与瓦岗首领李密有旧交,间接影响裴仁基后续抉择。

3. 归顺瓦岗军与政治转折

因监军御史萧怀静屡次弹劾其“缓军纵贼”,加之隋朝政局崩坏,裴仁基于大业十三年(617年)被迫携子裴行俨(即评书演义中的裴元庆原型)投奔李密。李密封其为柱国、河东郡公,其部被编入瓦岗精锐“内军”。

4. 兵败身亡与家族后续

武德元年(618年),随李密与王世充决战邙山,因战略分歧未获采纳而兵败,与长子裴行俨一同被王世充俘虏。虽受王世充厚待(拜礼部尚书),但因暗中联络唐朝,事泄后于武德二年(619年)遭诛,家族多被株连。唯幼子裴行俭因早年以门荫入弘文馆而幸存,后成为唐高宗朝名将。

5. 历史评价与家族影响

裴仁基的军事才能被《隋书》评价为“骁勇善战”,但其政治选择在隋末乱局中屡受制约。其子裴行俭后以西域战功显赫,并开创唐代吏部“长名姓历榜”选官制度,家族延续至唐末仍有裴度等名相,可见河东裴氏的持续影响力。

6. 补充史实

- 裴仁基与秦琼程咬金曾同为瓦岗将领,后三者归唐成为凌烟阁功臣,而裴氏因早逝未及参与唐朝开国。

- 虎牢关战略地位显要,裴仁基的防御经验可能间接影响其子裴行俭后来对西域要塞的用兵策略。

文章标签:

上一篇:刘晔北魏汉化重臣 | 下一篇:永贞革新昙花现

隋军远征高句丽

隋朝王薄

隋朝对高句丽的远征是隋炀帝时期(605-618年)重要的对外军事行动,共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612年、613年、614年),其战略背景、过程及影响值得深入分析:一

萧琮后梁末帝

隋朝萧琮

萧琮(558—607年),西梁末代皇帝,字温文,西梁宣帝萧詧之孙,孝明帝萧岿之子。其生平与西梁的灭亡密切相关,反映了南北朝末期至隋朝统一过程中的政治

宇文述征讨辽东

隋朝杨广

宇文述是隋朝著名将领,他在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辽东)的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下是关于宇文述征讨辽东的史实梳理和相关背景分析: 1. 历史背景隋炀帝

隋末天下大乱

隋朝杨侑

隋末天下大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动荡时期,始于隋炀帝杨广统治后期,终于唐朝建立。这一时期的乱局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事件构成:1. 隋炀

裴行俭边关战功记

唐朝裴行俭

裴行俭(619—682年),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高宗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以文武双全著称。他在边疆战事中屡建奇功,对唐代西域的稳定

裴行俭之父裴仁基

隋朝裴行俭

裴仁基(?-619年),字德本,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隋朝末年将领,唐朝著名军事家裴行俭之父。以下是关于裴仁基的史实梳理及相关扩展:1. 家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