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5-27 | 阅读:4913次
历史人物 ► 傅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自《孟子·告子下》,是孟子列举古代贤臣出身卑微却建功立业的典例之一。傅说是商王武丁时期的重要贤相,其事迹在先秦文献如《尚书》《国语》《墨子》及《史记》中均有记载,具有较高的史实基础。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1. 傅说的身份背景

傅说原为"胥靡"(刑徒或奴隶),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从事版筑劳动。版筑是古代夯土筑墙的工艺,用木板夹住湿土夯实成墙。其卑微出身与后来成为相国的巨大反差,成为后世推崇的"明君举贤不避卑贱"的典范。

2. 武丁梦得贤臣的传说

据《史记·殷本纪》载,武丁即位后欲复兴商朝,三年不言政事,后声称梦得圣人"名说",按梦中所见形象在刑徒中寻得傅说。这一叙事可能包含政治隐喻:武丁通过"托梦"打破贵族世袭垄断,破格任用底层人才。

3. 傅说的政治贡献

傅说被举用后,辅佐武丁实现"武丁中兴":

制定《说命》三篇(见《尚书》),提出"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治国理念;

改革吏治,削弱贵族势力,强化王权;

通过军事扩张征服鬼方、羌方等部族,拓展商朝疆域。

4. 考古与文献印证

殷墟甲骨文中有"梦父""师般"等人物,学者推测可能与傅说相关。尽管直接证据缺失,但武丁时期确有大量非贵族官员活跃于政坛,如妇好、雀等,反映当时用人制度的灵活性。

5. 历史影响

傅说与伊尹并称商代名相,成为后世"布衣卿相"的象征。汉代画像砖常见"傅说持杵"图案,唐宋时期更被追封为"傅说星"(天楄星),融入天文信仰。唐代韩愈《争臣论》以傅说为例,强调"不专一能,怪怪奇奇"的用人观。

傅说的故事体现了先秦"尚贤"思想,其版筑形象在后世文学中常与姜尚钓渭、宁戚饭牛等典故并列,共同构成了中国政治文化中"英雄不问出处"的精神谱系。

文章标签:傅说举

上一篇:左宗棠收复新疆壮举揭秘 | 下一篇:尹吉甫征伐猃狁

盘庚迁殷兴国祚

夏商盘庚

盘庚迁殷是中国商朝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对商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史记·殷本纪》和甲骨文记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

武丁求贤得傅说

夏商武丁

武丁求贤得傅说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得贤臣的典范,反映了殷商时期政治智慧与人才选拔的独特机制。这一事件在《尚书·说命》《史记·殷本纪

桐宫悔过太甲复

夏商太甲

"桐宫悔过太甲复"这一典故出自《尚书·太甲》和《史记·殷本纪》,记述了商朝第四位君主太甲从被放逐到复位的历史事件。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一、历

伊尹放太甲悔过

夏商伊尹

伊尹放太甲悔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事件,记载于《尚书》《史记》等典籍,展现了商朝早期的政治权力博弈与治国理念。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历

傅说举贤兴殷商

夏商傅说

傅说举贤是殷商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体现了早期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雏形和对贤能政治的追求。傅说作为商王武丁时期的贤相,其事迹在《尚书·说命》《史记

傅说举版筑为相

夏商傅说

傅说是商朝武丁时期的著名贤相,其“举于版筑之间”的典故出自《尚书·说命》和《史记·殷本纪》,是古代“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典型范例。以下是关于这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