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甘罗十二拜上卿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06 | 阅读:4433次
历史人物 ► 甘罗

甘罗十二拜上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少年英才典故,典出《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甘罗为战国末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自幼聪慧过人,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名垂青史。以下从史实角度解析这一事件:

甘罗十二拜上卿

1. 历史背景与家世

甘罗活跃于秦庄襄王至秦王政时期(约前259—前246年),其祖父甘茂曾为秦武王丞相,后因政治斗争流亡。甘罗虽出身仕宦家族,但年少时家族已衰落,其才华成为重新崛起的关键。

2. 出使赵国的外交成就

公元前239年(一说前244年),十二岁的甘罗奉丞相吕不韦之命出使赵国。他利用秦、燕、赵三国间的矛盾,以恐吓与利诱并施的策略,迫使赵国主动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并协助秦军攻取燕国三十余城。这一成果远超吕不韦预期,《史记》载"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实现了"不费一兵一卒得五城"的战略目标。

3. 官职与政治地位

因功被拜为上卿(秦国最高爵位之一,《史记集解》引应劭注:"上卿,亚於上相"),同时获赐原属甘茂的田宅。需注意战国"上卿"属荣誉性爵位,与后世实权官职不同,但年仅十二岁获此殊荣已属罕见。

4. 历史影响与评价

司马迁评价"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後世"。其事迹体现了战国纵横家思想,展示了非武力外交的威力。东汉王充《论衡》将甘罗与项橐并列为早慧典范,后世更衍生出"甘罗十二为丞相"的传说(实际上卿非丞相)。

5. 相关争议与考证

《战国策》未记载此事,仅见于《史记》,因而有学者质疑其真实性。但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的《编年记》中提及"甘罗事",佐证了其历史存在。关于年龄,《史记》明确记载"年十二",但部分后世文献如《太平御览》引《燕丹子》作"十岁"可能有误。

补充知识:战国时期类似少年参政案例还有秦国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传说)、齐国鲁仲连十二岁驳倒田巴等,但皆不如甘罗的事迹详实。甘罗的结局史书无载,民间传说多称其早逝,可能与其历史形象定格在"神童"阶段有关。这一典故成为后世强调"英雄出少年"的文化符号,常见于蒙学读物与戏曲创作。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惠文王称王始末 | 下一篇: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秦律《法经》推行

秦朝秦律

秦律《法经》是中国古代秦国及秦朝时期的法典,其核心内容源自战国时期李悝所著的《法经》,后经商鞅变法在秦国推行并进一步完善。以下是关于秦律《法

秦二世暴政失国

秦朝秦二世

秦二世胡亥是秦朝的第二位皇帝,即位后因其昏庸残暴的统治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他的暴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篡位与诛杀宗室 胡亥继位并非合法

英布骊山刑徒

秦朝英布

英布是秦末汉初著名的将领和诸侯王,早年因触犯秦法被处以黥刑(脸上刺字),并被发配骊山修陵,故称"骊山刑徒"。其经历极具传奇色彩,反映了秦末社会动

子婴投降刘邦

秦朝子婴

子婴投降刘邦是中国秦朝末年历史中的重要事件,标志着秦朝的正式灭亡。以下为根据《史记》等史料整理的具体内容与分析:1. 历史背景 秦二世三年(前2

甘罗十二岁拜相

春秋战国甘罗

甘罗十二岁拜相一事主要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但其真实性历来存疑。以下是基于史料的综合分析及相关背景:1. 史料记载 《史记》记载甘罗为秦

甘罗十二为上卿

秦朝甘罗

甘罗十二为上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年政治天才案例,出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其事迹体现了战国时期人才选拔的灵活性,但需结合史料辩证看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