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龚遂治渤海政清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14 | 阅读:5314次
历史人物 ► 黄霸

"龚遂治渤海政清"指的是西汉宣帝时期名臣龚遂在渤海郡任太守期间实施的卓有成效的治理。《汉书·循吏传》详细记载了这段历史,其政策特点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龚遂治渤海政清

一、背景与赴任情境

龚遂于地节四年(前66年)被任命为渤海太守时,该郡正经历严重饥荒与社会动荡,"盗贼并起,郡守不能擒制"。宣帝召见时,年逾七十的龚遂提出"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的缓治理念,获赐黄金、专乘传赴任。

二、核心治理措施

1. 民生政策:到任即发布公文要求属县"罢逐捕吏",明确持农具者为良民,持兵器者方为盗贼。开仓济贫,选拔清廉官吏安抚百姓。

2. 经济改革:推行"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的庭院经济政策,规定农民春夏须耕作,秋冬督促收储。

3. 吏治整顿:严惩贪腐,"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将社会治安与生产发展结合。

4. 教化手段:通过民歌童谣传播"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等教化内容,形成文化治理氛围。

三、治理成效

经数年治理,渤海郡出现"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的局面。史载"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成为汉代地方治理的典范案例。龚遂因功被征入朝担任水衡都尉,位列九卿。

四、历史意义

1. 开创了"与民休息"政策的成功实践,为宣帝中兴提供地方治理样本。

2. 其"劝农桑+吏治清明+教化并行"的综合治理模式被视为汉代循吏典范。

3. 《汉书》将龚遂与黄霸并列,评价其"所居民富,所去见思",其治理策略对后世地方官产生深远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案例反映了汉代"霸王道杂之"治国方略在地方的具体实施,既强调法制约束,又注重儒家教化,体现了西汉中期政治智慧的精髓。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末六国复辟 | 下一篇:孟获七擒七纵终归心

西汉末年全国大饥荒

汉朝刘盆子

西汉末年的全国大饥荒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严重的灾难性事件,主要发生在汉平帝至王莽篡汉期间(约公元前1世纪末至公元1世纪初)。此次饥荒与政治腐败、社会

邓晨助刘秀起兵

汉朝刘秀

邓晨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与汉光武帝刘秀关系密切,对刘秀的起兵和建立东汉王朝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关于邓晨助刘秀起兵的关键史实和相关背景:1. 家

汉军大破车师国

汉朝班超

汉军大破车师国是西汉时期与西域诸国互动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车师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咽喉要地,分为前、后车师两部。这场战

盐铁官营政策施行

汉朝汉武帝

盐铁官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始创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19年),由桑弘羊等人推行,核心是将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收归国家专营。这一政策具有深刻

昭宣中兴显

汉朝黄霸

昭宣中兴是指西汉昭帝(刘弗陵)和宣帝(刘询)统治时期(约公元前87年—前49年)出现的政治稳定、经济复苏、社会发展的治世局面。这一时期延续了汉武帝

黄霸治民称循吏

汉朝黄霸

黄霸是西汉著名的循吏代表,其治理模式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作为宣帝时期颍川太守,他通过以下举措体现了循吏的核心精神: 1. 教化优先,德治为本 黄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