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屠睢凿渠通粮道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06 | 阅读:8594次
历史人物 ► 屠睢

"屠睢凿渠通粮道"这一历史事件源自秦朝统一战争时期的重要军事工程,主要涉及秦军南征百越时的后勤保障策略。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解析:

屠睢凿渠通粮道

1. 历史背景

屠睢是秦始皇时期的重要将领,约公元前219年奉命率50万大军南征岭南。面对五岭山脉的天然屏障和百越部落的顽强抵抗,秦军遭遇补给困难。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又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揭示了开凿运河的战略必要性。

2. 灵渠工程的实质

虽然标题称"屠睢凿渠",但实际主持工程的是监御史禄(史称"史禄")。这项工程即著名的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位于今广西兴安县境内,连接湘江(长江水系)与漓江(珠江水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跨流域人工运河。工程采用"人字形"坝体、陡门(早期船闸)等创新设计,展现了秦代高超的水利工程技术。

3. 军事意义

解决了"转饷艰险,粮道不继"(《淮南子·人间训》)的困境

支撑了秦军持续作战,最终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开创了"以水利支撑军事扩张"的经典战例,影响后代对西南用兵策略

4. 工程细节考据

全长约37公里,落差32米,包含36处陡门

采用"铧嘴"分流技术(三七分水),精确控制水量

渠道宽度5-15米,水深1-1.8米,可通载重20吨的船只

动用军工、囚徒及当地民众约10万人,耗时约4年

5. 历史延伸影响

灵渠在后世持续使用两千余年,成为中原与岭南的交通命脉。唐代增设18处陡门,明清时期年运输量达50万石。其技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可能影响了东南亚水利工程,2018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考古发现补充:近年兴安出土的秦代铁凿、测量工具及渠岸遗迹,证实了《水经注》中"裂山为渠"的记载。灵渠的选址利用了湘漓二江最短距离仅1.9公里的地理特点,体现出秦人的精准测绘能力。

文章标签:凿渠通粮道

上一篇:李冰修建都江堰 | 下一篇:赤眉军起义乱长安

秦统一车轨制度

秦朝秦朝

秦统一车轨制度是秦始皇推行中央集权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标准化交通体系加强全国控制、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这一制度的实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彭越游击抗秦

秦朝游击

彭越游击抗秦是秦汉之际重要的反秦武装斗争之一。彭越(?—前196年)作为秦末起义军领袖,以游击战术对秦军后方造成持续性打击,为刘邦最终攻灭秦朝创

田横五百士殉节(秦末)

秦朝田横

田横五百士殉节是秦末汉初一段悲壮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古代士人坚守气节的精神。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背景与田横的身份 田横是战国时期齐国王族

郦食其说降陈留

秦朝郦食其

郦食其说降陈留是楚汉相争初期的重要事件,展现了谋士外交手段的战略价值。 背景与过程: 1. 刘邦西进需求: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西进攻秦,陈留(今河

岭南设三郡

秦朝屠睢

岭南设三郡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南征百越地区时设立的三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原政权首次对岭南地区实现系统化行政管理,

秦军征服东越

秦朝屠睢

秦军征服东越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南方百越地区进行军事扩张的重要一环。东越主要指今福建、浙南一带的越人部落联盟,以闽越(中心在今福建)和东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