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张飞义释严颜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28 | 阅读:8103次
历史人物 ► 严颜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了张飞义释严颜的经典史实,此事发生于刘备入蜀期间(约214年),展现了张飞粗中有细的将才与古代"义"文化的实践。以下从史实、背景、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张飞义释严颜

一、事件经过

1. 江州之战背景

刘备取益州时,张飞沿长江溯江而上,在江州(今重庆)遭遇巴郡太守严颜的顽强抵抗。严颜年过六旬,以"断头将军"闻名,坚守城池拒不投降。

2. 智取与擒获

张飞采用声东击西战术,佯装主力攻城,暗中派精锐绕道突袭,最终生擒严颜。据《华阳国志》记载,严颜时直言:"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

3. 义释关键对话

张飞质问严颜为何不降,严颜反诘:"汝等无义,侵夺我州。我州中惟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张飞感其忠勇,亲自解缚,引为上宾。裴松之注引《益部耆旧传》补充了细节:张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二、历史背景深度解析

1. 严颜身份考据

严颜并非《三国演义》所写的"巴郡太守",实际为刘璋任命的巴郡将(《华阳国志》称"将军")。其驻地江州是益州东部军事重镇,控制着长江水道。

2. 张飞战术突破

此战是张飞独立指挥的重要战役,突破传统强攻模式,展现战术灵活性。明代兵学家何良臣在《阵纪》中评价:"张飞江州之役,虚实并用,足为后世法。"

3. 释放的政治考量

刘备集团初入益州需笼络本土势力。严颜作为巴地豪族代表,其归顺有助于稳定东州派(刘璋旧部)与荆州派(刘备嫡系)关系。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释严颜实为收蜀人心之计。"

三、延伸历史影响

1. 蜀汉治理模式形成

此事标志刘备集团从征服者转向整合者,《三国志》称此后"羽、飞并称万人敌",张飞开始兼任巴西太守,担负军政要职。

2. 古代"义战"观念体现

区别于曹操"宁我负人"的实用主义,刘备集团注重道德正当性。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将此事与关羽降于禁并列,作为"义释"典型案例。

3. 后世文化演绎差异

《三国演义》第63回夸大了严颜年龄(称其年近八十),并添加"张飞用计"的戏剧性描写。但核心情节仍遵循《三国志》"飞壮而释之"的记载。

四、相关考古佐证

2012年重庆忠县出土的东汉晚期墓葬群中,发现带有"严"字铭文的青铜机,部分学者推测可能与严颜家族有关,但尚无直接证据链证实。

文章标签:

上一篇:霍光辅政专权 | 下一篇:庾亮与苏峻之乱

五虎上将的传奇故事与英勇事迹

三国五虎

五虎上将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五位极具威望的将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合称。这一称号虽未明确见于正史《三国志》,但通过小说《三国演

司马懿智取辽东之战

三国司马懿

司马懿智取辽东之战是三国时期魏国对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政权发动的一次关键战役,展现了司马懿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战术执行能力。以下从背景、过程、策略及

张飞义释严颜

三国严颜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了张飞义释严颜的经典史实,此事发生于刘备入蜀期间(约214年),展现了张飞粗中有细的将才与古代"义"文化的实践。以下从史

吕布:英勇无敌,豪杰悲歌

三国吕布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名将,以骁勇善战闻名于世,却被历史评价为“轻狡反复,唯利是视”。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既是“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绝世

张飞义释严颜

三国严颜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了张飞义释严颜的经典史实,此事发生于刘备入蜀期间(约214年),展现了张飞粗中有细的将才与古代"义"文化的实践。以下从史

张飞义释严颜威震蜀川

三国严颜

张飞义释严颜威震蜀川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著名篇章,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故事。接下来,我会尽量详细讲述这个故事。在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