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杀妻求将位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5-25 | 阅读:9733次历史人物 ► 吴起
吴起杀妻求将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典故,展现了其极端功利主义的人生态度。这一事件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明确记载,但其细节和动机仍有探讨空间。
首先,这一事件发生在吴起效力鲁国期间。当时齐国攻打鲁国,鲁穆公欲任命吴起为将,但因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而犹豫不决。为消除鲁君疑虑,吴起"杀妻明志",最终获得将军之位,并大败齐军。这一行为典型体现了战国时期"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但也因其极端性备受争议。
其次,结合时代背景来看,这一行为并非孤立现象。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功利主义盛行,类似事件如要离断臂刺庆忌、豫让毁容等,都展现出"士"阶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特点。吴起的行为符合当时"重功名轻生死"的社会风气。
第三,从人物性格分析,吴起早年"杀谤己者三十余人"、母丧不归等行为,已显示出其冷酷无情的性格特质。"杀妻求将"正是这种性格的延续,也为他后来在楚国变法时"刻暴少恩"埋下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等典籍对此事记载略有出入,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后世为突出吴起性格特征而夸大的故事。但无论真实性如何,这个典故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批判极端功利主义的典型案例。
从历史影响来看,这一事件直接导致吴起在鲁国难以立足,最终投奔魏国。在魏国期间,他创建"武卒制",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可见"求将位"确实为其才华施展提供了契机,但手段的残忍始终是其人生污点。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