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白马寺兴建始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5-31 | 阅读:7041次
历史人物 ► 韩国

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官方佛教寺院,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其兴建与汉明帝的“永平求法”事件密切相关,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重要标志。

白马寺兴建始

兴建背景与历史记载

1. 永平求法传说:据《四十二章经序》《高僧传》等文献记载,汉明帝夜梦金人(佛陀),派使者蔡愔、秦景等西行求法。他们在大月氏遇到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寺院命名为“白马寺”。

2. 官办佛教的开端:白马寺由朝廷直接兴建,体现了早期佛教传入的官方性质。寺院仿印度祇园精舍布局,成为汉地佛教建筑范本。

建筑与文化意义

早期功能:作为译经中心,摄摩腾与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是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寺内保存的东汉“迦叶摩腾入汉”碑(已佚)记载了这段历史。

历史地位:被后世尊为“祖庭”“释源”,中国佛教协会认定其为“中国第一古刹”。其布局影响了日本东大寺、韩国通度寺等东亚寺院。

历史变迁与现状

历代修缮:唐代武则天时期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存,如天王殿、大佛殿等。寺内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十八罗汉)为国家级文物。

国际影响:20世纪以来,泰国、印度、缅甸等国捐赠佛殿,形成国际佛教文化园区。2016年,寺院与丝绸之路关联遗址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延伸知识点

寺院命名争议:有学者认为“白马”源于汉代官署“白马驿”,或与西域白马图腾有关。

考古发现:1980年代发掘出土的东汉筒瓦、莲花纹饰印证了早期建筑规模。

白马寺的兴建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开端,其融合官学、译经与民间信仰的特点,为后世佛教发展奠定了基调。

文章标签:

上一篇:大泽乡暴雨延误 | 下一篇:祢衡击鼓骂曹

何进谋诛宦官败亡

汉朝何进

何进谋诛宦官败亡是东汉末年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事件,直接导致了董卓进京与东汉王朝的崩溃。以下从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

朱云折槛谏君王

汉朝王凤

“朱云折槛谏君王”典出《汉书·朱云传》,是汉代著名的直谏故事,体现了忠臣不畏强权、敢于谏诤的精神。以下依据史料展开详述: 一、事件背景汉成帝建

东方朔智谏武帝

汉朝东方朔

东方朔智谏武帝的事迹主要载于《汉书·东方朔传》,通过诙谐机智的方式达到劝谏目的,体现了汉代谏官的独特智慧。其谏言策略与历史背景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邓禹助刘秀复汉

汉朝邓禹

邓禹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为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重建汉室(史称"东汉")发挥了关键作用。以下是邓禹辅佐刘秀的主要史实及其贡献:1. 早期追随与战略预见

申不害术治韩国

春秋战国韩国

申不害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术治"思想辅佐韩昭侯推行改革,使韩国一度强盛。其执政实践和理论创新具有以下特点:一、术治思想的核心内涵1

白马寺兴建始

汉朝韩国

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官方佛教寺院,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其兴建与汉明帝的“永平求法”事件密切相关,是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