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五代十国时期的科技成就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5-16 | 阅读:5261次
历史人物 ► 钱镠

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虽以政权更迭频繁著称,但科技领域仍延续了唐代的技术积累并有所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五代十国时期的科技成就

1. 印刷技术的突破

后唐时期(923-936年),冯道主持以雕版印刷术刊刻儒家经典《九经》,历时22年完成,史称"五代监本",标志着官方大规模印刷的开端。成都等地的民间印刷业亦蓬勃发展,为宋代活字印刷奠定基础。敦煌出土的《金刚经》残卷(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即为此时期作品,证明印刷技术向西北地区的传播。

2. 天文历法革新

后周王朴于显德二年(955年)撰《钦天历》,改进唐代《宣明历》的误差,首次提出"五星会合周期"的动态计算法。南唐陈承勋改进圭表测量技术,其观测数据被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引用。吴越国钱氏政权在杭州设立天文观测机构,持续记录彗星轨迹。

3. 军事工程技术

应用进入实战阶段:后梁贞明三年(917年)的豫章之战中,吴国军队使用"发机飞火"(原始火箭)焚烧龙沙门。南汉政权在广州城防中配置"火油柜"(早期火焰喷射器),使用南海进口的猛火油(石油)。后周世宗攻南唐时,采用"甬道+砲车"的复合攻城体系,体现工程机械的协同运用。

4. 纺织与矿冶进步

吴越国发明"秘色瓷"釉料,通过控制窑炉还原焰实现青瓷呈色标准化。前蜀王建墓出土的银铅合金鎏金工艺,显示贵金属提纯技术提升。楚国马希范在潭州(长沙)设"作院",改进水力大纺车,日纺苎麻纱达百斤。南唐李昇推行"矿课制",在江西饶州采用"灰吹法"炼银,使银产量增长三倍。

5. 水利与农业技术

吴越钱镠组织修建杭州"捍海石塘",首创"竹笼装石+木桩固定"的海塘结构,抵御钱塘江潮汐。闽国王审知在福州扩建"五塘三十六浦"灌溉系统,推广双季稻种植。后周显德年间疏浚汴河时,发明"分段筑堰排水法",成为后世运河维护的范本。

6. 医学与地理学

后蜀韩保昇编《蜀本草》增补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首次系统记载川产药材如川芎、川贝母。荆南国绘制的《江陵府城图》采用"计里画方"制图法,比例尺精确到1:1800。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五》(S.6168号文书)显示此时期人体解剖知识的进步。

该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是:政权割据促使地方性技术中心形成(如成都印刷、越窑制瓷),战争需求推动军工技术实用化,而南方经济的持续开发则催生农业技术创新。这些成果通过后周-北宋的统一战争被整合,为宋代科技高峰提供了直接基础。

文章标签:科技成就

上一篇:唐朝末年的社会危机与朝代更迭 | 下一篇:杨家将抗辽守边关

王建成都称帝建蜀

五代十国王建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的开国君主。他在唐末乱世中崛起,最终割据四川,建立前蜀政权,史称“前

五代英主唐玄宗探秘传略

五代十国唐玄宗

五代英主唐玄宗探秘传略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44年(712年-756年),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开创了"开元盛世",将唐朝

五代十国时期的科技成就

五代十国钱镠

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虽以政权更迭频繁著称,但科技领域仍延续了唐代的技术积累并有所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印刷技术的突破 后唐时期(923-93

杨行密割据吴国地

五代十国杨行密

杨行密是唐末五代时期的重要割据势力之一,他建立的吴国(史称“杨吴”或“南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重要政权之一。以下从多个方面介绍杨行密及其

五代十国时期的科技成就

五代十国钱镠

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虽以政权更迭频繁著称,但科技领域仍延续了唐代的技术积累并有所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印刷技术的突破 后唐时期(923-93

吴越割据风云钱氏王朝史话

五代十国钱镠

吴越割据风云与钱氏王朝史话在中国古代史上,吴越地区历来是文化繁荣、人才辈出之地。而吴越割据时期与钱氏王朝的历史,更是这片土地上一段段动人的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