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隋朝 >> 详情

屈突通降唐始末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7-14 | 阅读:4805次
历史人物 ► 屈突通

屈突通降唐是隋唐之际的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了隋朝旧将在政权更迭中的选择与命运。其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屈突通降唐始末

1. 隋朝时期的军事生涯

屈突通(557—628)出身鲜卑贵族,早年以刚正严明著称。隋文帝时任虎贲郎将,隋炀帝时期参与征讨吐谷浑、高句丽,因战功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叛乱时,屈突通率军镇压,展现出色指挥能力。隋末任关内讨捕大使,驻守河东(今山西西南部),成为抵御反隋势力的关键力量。

2. 李渊起兵与军事对峙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南下,屈突通受命扼守潼关阻截。他先后在潼关、河东与李渊部将刘文静、李世民激战。尽管屈突通战术严整,但隋朝中枢已崩溃,潼关守将桑显和投降唐军,导致其腹背受敌。屈突通试图率部东逃洛阳投奔越王杨侗,但被唐军截断退路,最终在桃林(今河南灵宝)。

3. 投降过程与政治抉择

后,李世民亲自劝降。屈突通起初以"历事两主,羞见百官"为由拒绝,但得知隋炀帝已死于江都之变,长安留守代王杨侑隋恭帝)也禅位李渊,才接受现实投降。李渊赞赏其忠诚,授兵部尚书、蒋国公,并纳入秦王府体系。这一选择反映了隋末官员对"忠君"与"顺天"的权衡。

4. 降唐后的功绩

屈突通在唐朝立下显赫战功:

助李世民平定薛举、王世充,洛阳之战中说服旧部放弃抵抗

玄武门之变中支持李世民,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二

任刑部尚书期间修订《唐律》,奠定贞观法制基础

5. 历史评价与特殊性

与同时期降将(如李密、王伯当)相比,屈突通完成从隋室忠臣到唐初重臣的转型:

其投降被视为"识天命",而非单纯变节

军事才能与法律贡献得到李世民"国之爪牙"的评价

去世后陪葬昭陵,获谥"忠",体现唐朝对前朝重臣的统战策略

此事件折射出隋唐易代时期武将群体的生存逻辑——在王朝崩溃后,军事精英往往通过效忠新政权延续政治生命。屈突通的个案因其后续功绩而获得特殊历史定位,成为后世评价"贰臣"的参照范例。

文章标签:屈突通

上一篇:萧衍佞佛失江山 | 下一篇:韦应物滁州西涧幽

隋统一南北朝终结分裂

隋朝杨坚

隋朝统一南北朝终结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一过程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具

隋与突厥和亲结盟

隋朝长孙晟

隋朝与突厥的和亲结盟是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实施"羁縻政策"的重要实践,其战略意图与实施过程体现了隋代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屈突通降唐始末

隋朝屈突通

屈突通降唐是隋唐之际的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了隋朝旧将在政权更迭中的选择与命运。其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隋朝时期的军事生涯 屈突通(557—628)出

杨谅晋阳起兵事

隋朝晋阳起兵

杨谅晋阳起兵是隋朝末年一次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发生于隋炀帝大业年间(约605—618年),为核心成员杨玄感之弟杨谅所领导的反对隋炀帝暴政的起义。以下

屈突通降唐始末

隋朝屈突通

屈突通降唐是隋唐之际的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了隋朝旧将在政权更迭中的选择与命运。其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隋朝时期的军事生涯 屈突通(557—628)出

屈突通守河东要塞

隋朝屈突通

屈突通守河东要塞是隋末唐初的重要军事事件,展现了其作为隋唐名将的忠诚与军事才能。 1. 背景与战略地位 河东(今山西南部)是隋朝抵御北方突厥和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