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西门豹治邺除迷信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6-13 | 阅读:4121次
历史人物 ► 西门豹

西门豹治邺是战国时期魏国官员破除迷信、整顿吏治的著名历史事件,载于《史记·滑稽列传》。事件发生于魏文侯时期(约公元前422年),西门豹被任命为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令,其举措深刻体现了古代法家务实革新的治理思想。

西门豹治邺除迷信

核心史实要点如下:

1. 漳河为患与巫祝勾结

邺地濒临漳河,水患频发。地方官吏与巫祝编造"河伯娶妇"的迷信活动,声称需每年将少女投入河中以求平安。他们借此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导致百姓逃亡。

2. 西门豹的破除手段

- 以"选妇"为名参与仪式,当场指斥巫祝:"此女不美,烦大巫妪入报河伯",连续将巫祝及弟子三人投入河中。

- 借势震慑官吏豪强,宣布废除陋习,彻底杜绝了借神权敛财的恶行。

3. 系统性水利工程

破除迷信后,西门豹组织民众开凿十二道水渠(史称"西门渠"),引漳河水灌溉农田。《史记·河渠书》记载"民人以给足富",使盐碱地变为良田,这一工程沿用至汉代。

4. 法家思想的实践

西门豹的治理体现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的理念:

- 打击神权迷信背后的权力网络

- 建立以农耕为基础的经济秩序

- 强化国家权威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历史意义与延伸知识:

该事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系統性破除迷信的行政案例,反映了战国时期世俗政权对神权干涉的压制。

西门渠工程开创了多渠分流的治水技术,汉代孙补《滑稽列传》提到"至今皆得水利"。

后世王安石《送吴显道》诗"西门豹渠能几何"即用此典,彰显其治水功绩的长远影响。

现古在临漳发现战国渠系遗迹,与《水经注》记载的"二十里中作十二磴"相印证。

西门豹治邺凸显了古代优秀地方官"不避权贵、惠民务实"的施政原则,其将破除陋习与发展生产结合的治理模式,成为后世循吏的典范。

文章标签:

上一篇:营建东都洛邑 | 下一篇:秦军南征设三郡

魏文侯变法图强

春秋战国魏国

魏文侯(公元前445—前396年在位)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开创性君主,其变法图强的举措为魏国崛起为战国首霸奠定了基础。他的改革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吴起变法遇刺

春秋战国吴起

吴起变法遇刺是战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变法改革的激烈斗争。吴起是卫国人,早年学儒术,后转习兵法,曾在鲁、魏等国任职,以军事才能著称

韩非子倡法治

春秋战国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主张以“法、术、势”为核心,强调以严密的法律制度为基础,结合君主权术与威势,构建集权统治体系。以下

吴国阖闾破楚

春秋战国阖闾

吴国阖闾破楚是春秋末期吴楚争霸的关键战役(约公元前506年),其军事胜利深刻改变了长江流域的政治格局。该事件的核心进程与历史背景如下:一、战前政

西门豹治邺除河伯

春秋战国西门豹

西门豹治邺除"河伯娶妇"之事记载于《史记·滑稽列传》,是战国初期魏国地方治理的典型案例,集中体现了西门豹以科学理政破除迷信、兴利除害的施政智慧。

西门豹治邺除巫

春秋战国西门豹

西门豹治邺除巫是战国时期魏国政治家西门豹在邺县(今河北临漳)任职期间推行的一项著名改革,载于《史记·滑稽列传》。此事展现了中国早期破除迷信、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