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习凿齿著汉晋春秋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11 | 阅读:7466次
历史人物 ► 习凿齿

《汉晋春秋》是东晋史学习凿齿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东汉末期至西晋初年的历史(约公元25年至316年)。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批判性叙事著称,尤其在正统论、历史评价等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关于该书及作者的核心内容梳理:

习凿齿著汉晋春秋

1. 作者背景与成书动机

习凿齿(?—384年),字彦威,东晋襄阳人,出身寒门但博学多才。他生活于东晋偏安江左的时期,目睹政权合法性争议(如曹魏蜀汉正统之争),遂著书主张“晋承汉统”,否定曹魏的正统性,强调东晋作为汉文化继承者的地位。这一观点与陈寿三国志》以魏为正统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2. 内容特点与史料价值

断代范围:上起东汉光武帝,下至西晋愍帝,重点叙述三国鼎立至西晋统一的历史进程。

正统论:提出“汉亡而晋直接继汉”的观点,将蜀汉刘备政权视为东汉延续,贬低曹魏为“篡逆”。这一思想直接影响南宋朱熹《通鉴纲目》的叙事框架。

批判性叙事:对司马氏代魏、西晋党争等事件有尖锐评论,揭露门阀政治的弊端,体现寒门士人的政治立场。

补充正史不足:部分记载(如诸葛亮北伐细节、蜀汉人物事迹)可补《三国志》之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多有引用。

3. 史学方法与局限

编年体例:以时间为主线,但穿插人物评价,兼有纪传体特点。

主观倾向:因正统论需要,对曹魏和司马氏的记载可能存在偏颇,需对照《三国志》《晋书》等审慎考辨。

散佚问题:原书约54卷,唐末后逐渐散佚,现存辑本主要来自《世说新语注》《三国志注》等典籍的引文,清代汤球、黄奭等有辑本。

4. 影响与争议

正统观的传承:宋明以降,习凿齿的“尊蜀贬魏”观成为主流,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价值观即受其启发。

史学批评刘知几史通》指责其“好奇诬俗”,但后世亦肯定其敢于挑战官修史书的勇气。

文献考证意义:散佚文本的辑录为研究三国至晋初的政权更迭、士人思想提供了珍贵线索。

习凿齿通过《汉晋春秋》构建了一套以道德合法性为核心的历史叙事,其著述不仅是政治寓言的载体,也反映了东晋时代寒门士人对重建文化正统的迫切诉求。全书虽非完璧,但作为早期私家修史的代表,其史学思想和批判精神仍具启示意义。

文章标签:凿齿著

上一篇:刘备三顾茅庐请贤 | 下一篇:宋孝武帝诛杀宗室

诸葛恢治会稽郡

晋朝诸葛恢

诸葛恢(284—345),字道明,东晋名臣,出身琅琊诸葛氏,为诸葛亮之侄孙。他在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的治理体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主要措施及历史

周处除害改过篇

晋朝周处

《周处除害改过篇》是中国古代一则著名的励志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自新》,主要讲述西晋时期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周处从顽劣少年蜕变为忠臣良将的过程

习凿齿著汉晋春秋

晋朝习凿齿

《汉晋春秋》是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东汉末期至西晋初年的历史(约公元25年至316年)。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批判性叙事著称,尤

王弥攻掠青徐州

晋朝王弥

王弥攻掠青徐州是西晋末年动乱中的重要事件,发生在永嘉之乱(307—313年)期间。王弥作为匈奴汉国(前赵)的重要将领,与石勒等势力联合,对青州、徐州

习凿齿著汉晋春秋

晋朝习凿齿

《汉晋春秋》是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东汉末期至西晋初年的历史(约公元25年至316年)。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批判性叙事著称,尤

晋朝文化名人习凿齿生平

晋朝习凿齿

习凿齿(约公元3世纪末至公元4世纪初在世),是晋朝时期的文化名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独特的生平事迹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下是关于习凿齿生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