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裴度宰相定国录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11 | 阅读:6559次
历史人物 ► 裴度

裴度宰相定国录》并非现存史籍的正式书名,但裴度作为唐代中后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其辅佐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的事迹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中有详尽记载。以下是基于史实的系统梳理:

裴度宰相定国录

一、军事平叛的核心作用

1. 平定淮西之乱(817年)

裴度以宰相兼淮西宣慰处置使亲赴前线,统一调度韩弘、李光颜等九镇兵马。其战略关键在于:

废除宦官监军制度,赋予将领临机决断权

启用李愬实施雪夜突袭战术,一举攻破蔡州活捉吴元济

战后采取"悉罢诸道行营"策略,防止藩镇势力借机坐大

2. 处理河北三镇问题

面对成德王承宗、魏博田弘正等割据势力,裴度提出"以藩制藩"策略:

817年说服田弘正归顺中央

819年调遣魏博军讨平淄青李师道

创设"销兵政策",逐步裁撤藩镇私兵

二、政治改革举措

1. 科举制度改良

奏请增加进士科录取名额至50人(原额30)

推行"别头试"制度防范科举舞弊

亲自选拔韩愈柳宗元等寒门才俊

2. 财政体系整顿

改革两税法征收流程,确立"三限"制度(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

创建"户部除陌钱"专项军费

813年推行"钱重物轻"对策缓解通货紧缩

三、外交战略布局

1. 西域经略

817年联合回鹘打击吐蕃

安西四镇实行"羁縻州"与军镇并立制度

重启"安西-北庭"驿道商贸线

2. 南诏政策

采用韦皋遗留的"和亲-互市"双重策略

819年促成唐诏联军大破吐蕃于隽州

四、历史评价要点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度之功烈,与郭子仪相伯仲"。其治国特点体现在:

1. 军事上"以正合,以奇胜"的灵活战术

2. 政治上"宽猛相济"的施政风格

3. 人才选拔"取士不以虚名"的务实标准

现存相关史料除正史外,可参考:

《裴度传》李翱撰(收入《全唐文》卷638)

《李文公集》所载裴度奏议

洛阳出土的《裴度墓志铭》(藏于河南博物院)

文章标签:定国录

上一篇:何稠巧匠造龙舟 | 下一篇:李克用割据河北路

李光弼平叛名将

唐朝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契丹族,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唐朝中期著名军事家,与郭子仪并称“李郭”,是平定安史之乱的核心统帅之一。他以治军严明

裴度宰相定国录

唐朝裴度

《裴度宰相定国录》并非现存史籍的正式书名,但裴度作为唐代中后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其辅佐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的事迹在《旧唐书》《新唐书》《

李绅悯农诗传世

唐朝李绅

李绅的《悯农》诗传世至今,主要有两首最为著名,分别为《悯农一》("春种一粒粟")和《悯农二》("锄禾日当午"),均收录于《全唐诗》。这两首诗以简练

长安城的繁华盛景

唐朝长安

长安城作为唐帝国的都城,其繁华盛景在7至9世纪达到鼎盛,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其历史地位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详述:1. 城市规模与规划 长

裴度宰相定国录

唐朝裴度

《裴度宰相定国录》并非现存史籍的正式书名,但裴度作为唐代中后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其辅佐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的事迹在《旧唐书》《新唐书》《

裴度平淮西立功

唐朝裴度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唐代中后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在平定淮西藩镇叛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淮西之役(815—817年)是唐宪宗时期削藩战争的重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