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7-11 | 阅读:1861次历史人物 ► 孙中山
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明确革命纲领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正式开始。兴中会的成立背景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危机加深密切相关,孙中山等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统治才能救中国。
兴中会的入会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明确提出了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政体的革命目标。这一纲领后来发展为同盟会的“三民主义”。檀香山兴中会最初成员有20余人,包括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华侨商人邓荫南等,会员以华侨和会党分子为主。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策划了第一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但开启了武装反清的先河。
兴中会的组织形式具有秘密会社特征,会员需手按圣经宣誓,采用“振兴中华”的暗语。它在海外华侨中发展迅速,在横滨、旧金山等地建立分会。1890年代后期,兴中会与维新派曾有合作尝试,但因保皇与革命的根本分歧而破裂。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合并组建中国同盟会,革命力量得以整合。孙中山通过兴中会建立了海外筹款网络,为革命提供经济支持,檀香山华侨成为重要捐助者。
兴中会的历史意义在于:首次将反清思想系统化为政治纲领,突破了传统会党的局限性;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织形式;其《章程》中提出“民为邦本”思想,体现了民主主义萌芽。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兴中会受基督教影响较深,部分章程借鉴了美国独立宣言精神,反映了孙中山融汇中西的思想特点。该组织存在期间共策动两次起义(1895广州、1900惠州),虽然失败但积累了革命经验。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东林党议兴起(1604年) | 下一篇:孔甲好龙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