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史弘肇专权被杀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5-23 | 阅读:1036次
历史人物 ► 郭威

史弘肇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重要武将,也是后汉隐帝刘承祐时期的权臣。他的专权与最终,是后汉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化的结果,深刻反映了五代时期军阀专权、君臣猜忌的政局特点。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史弘肇专权

一、史弘肇的权力崛起

1. 军功起家:史弘肇早年效力于后晋,后归附后汉高祖刘知远,因战功显赫被任命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掌握禁军兵权。

2. 隐帝时期的专权:刘知远死后,其子刘承祐(隐帝)即位,因年幼软弱,朝政实际由杨邠、史弘肇、王章、郭威等权臣把控。史弘肇凭借军权,独断专行,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

3. 严苛统治:史弘肇推行严刑峻法,尤其对禁军控制极严,动辄诛杀士卒,导致人心惶惶。《旧五代史》记载其“专杀立威,京师畏之”。

二、权臣内斗与政治矛盾

1. 与其他权臣的冲突:史弘肇与宰相杨邠、三司使王章形成“三巨头”,但三人争权夺利。杨邠曾公开指责史弘肇“徒恃武力,不知治国”,矛盾公开化。

2. 与文官集团的对抗:史弘肇鄙视文官,声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大剑,毛锥子(笔)何所用哉?”激化了文武对立。

3. 皇权的反扑:隐帝刘承祐不甘充当傀儡,乾祐三年(950年)联合外戚李业等人密谋诛杀权臣,史载“左右皆言弘肇必为乱”。

三、始末与影响

1. 宫廷政变:950年11月,隐帝趁朝会之机伏兵殿门,史弘肇与杨邠、王章同时。《资治通鉴》详细记载了史弘肇“至广政殿东庑,武士突出,斫之”的场面。

2. 连锁反应:其死后,郭威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终颠覆后汉,建立后周。欧阳修评价:“弘肇死而汉亡,威之兴自此始。”

3. 五代政治生态的缩影:史弘肇的结局体现了五代“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规则,权臣与皇帝的博弈往往以血腥收场。

四、延伸分析

1. 禁军体系的弊端:史弘肇掌控的侍卫亲军体系是五代皇权不稳的根源,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正是吸取此类教训。

2. 历史评价的两面性:《新五代史》称其“虽跋扈而能御敌”,肯定其抵御契丹的功绩,但也批判其“不学无术,刑戮妄加”。

3. 墓葬与纪念:今山西太原仍有史弘肇墓遗址,但其具体葬制反映了五代武将的简朴风格,与唐代勋贵墓葬形成对比。

文章标签:史弘肇

上一篇:皮日休诗文讽时政 | 下一篇:程颢理学奠基人

孟昶后蜀纳降

五代十国孟昶

784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李希烈叛乱,攻陷汴州,自称楚帝。德宗派兵讨伐,但战事不利。784年,德宗被迫逃往奉天,史称“奉天之难”。785年,德宗改元兴元

史弘肇专权被杀

五代十国郭威

史弘肇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重要武将,也是后汉隐帝刘承祐时期的权臣。他的专权与最终被杀,是后汉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化的结果,深刻反映了五代时期军

南汉刘龑称帝

五代十国刘玢

南汉刘龑(889年-942年),原名刘陟,后改名刘龑,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开国君主。他在位期间(917年-942年)建立了南汉政权,定都兴王府(今广州),是

陈洪进纳土归宋

五代十国陈洪进

陈洪进纳土归宋 陈洪进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南地区的割据势力,原为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的部将。留从效去世后,陈洪进逐渐掌握实权,成为清源军(治所在今福

史弘肇专权被杀

五代十国郭威

史弘肇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重要武将,也是后汉隐帝刘承祐时期的权臣。他的专权与最终被杀,是后汉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化的结果,深刻反映了五代时期军

郭威建立后周朝历史探究

五代十国郭威

郭威建立后周的历史背景与政治影响1. 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 郭威建立后周(95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此前中原地区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