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朱买臣负薪苦读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02 | 阅读:1200次
历史人物 ► 严助

朱买臣负薪苦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励志故事,出自《汉书·朱买臣传》。这一典故生动展现了西汉寒门士子通过刻苦求学改变命运的精神。

朱买臣负薪苦读

一、历史背景

朱买臣(?—前115年)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字翁子,会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贫寒,年轻时以砍柴为生,却始终不辍读书。这一形象成为后世"负薪读书"的典型代表。

二、具体事迹

1. 生活困顿仍坚持求学

每日砍柴维生时,他常将书卷挂在担柴的扁担上,边走边读。妻子因不堪其贫而离去,他仍坚持"负薪诵书"。

2. 机遇与转折

经同乡严助举荐入朝,因精通《春秋》《楚辞》受汉武帝赏识。元狩元年(前122年)被任命为会稽太守,实现了"衣锦还乡"。

3. 政治成就

任内治理会稽有方,后官至主爵都尉(九卿之一),位列高官。晚年因牵涉朝廷斗争被诛。

三、历史意义

1. 体现汉代察举制下寒门的上升通道

朱买臣借经学才能实现阶层跨越,印证了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对士人的影响。

2. 成为中国文化的励志符号

"负薪读书"与"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并列为勤学典故,南宋《三字经》特载"如负薪"以励后学。

3. 反映汉代知识分子的困境

其妻求去的情节,揭示了当时底层知识分子面临的生存压力与家庭矛盾。

四、延伸知识

1. 文学影响

此典故被改编为元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明代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亦有演绎。

2. 考古佐证

江苏苏州现存"朱买臣读书台"遗址,虽为后世附会,但可见其文化影响。

3. 历史争议

《汉书》记载其晚年"坐法诛",暗示其可能涉及淮南王案,反映汉中期官场倾轧。

这一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年,不仅因其戏剧性的人生逆转,更因其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价值理念。从社会史角度看,朱买臣现象揭示了西汉时期儒学成为进身之阶后,底层士人的奋斗轨迹与时代局限。

文章标签:

上一篇:钟离眛的忠诚与牺牲故事 | 下一篇:曹操的传奇人生

董仲舒罢黜百家

汉朝董仲舒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时期影响深远的政治文化政策,核心是通过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以下从背景、内容、实施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

孔光经学大家名

汉朝孔光

孔光是西汉著名经学家,字子夏,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年。他是孔子第十四世孙,家族世代研习儒学,其祖父孔霸在汉元帝时曾担任

赵飞燕姐妹受宠

汉朝赵飞燕

赵飞燕姐妹是西汉成帝时期著名的宠妃,其受宠与宫廷争斗对西汉后期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根据《汉书》《外戚传》等史料梳理相关史实:1. 出身与入宫

贡禹谏节俭之风

汉朝贡禹

贡禹谏节俭之风是西汉时期重要的政治谏言,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治国理念的影响。贡禹(前124—前44年)是汉元帝时期的谏议大夫,他以直言敢谏著称,针对当时

朱买臣负薪苦读

汉朝严助

朱买臣负薪苦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励志故事,出自《汉书·朱买臣传》。这一典故生动展现了西汉寒门士子通过刻苦求学改变命运的精神。 一、历史背景朱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