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马谡失街亭被斩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06 | 阅读:7521次
历史人物 ► 马谡

马谡失街亭被斩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一次重大军事失误与人事悲剧,其背景、过程及影响涉及军事、政治、人物性格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依据《三国志》等史书内容综合分析:

马谡失街亭被斩

1. 历史背景与战略意义

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是蜀汉北伐曹魏的关键咽喉要道,控制此地可切断陇右与关中联系。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为确保主力在陇右的攻势,需派将领阻挡魏将张郃的援军。马谡作为参军,主动请缨守街亭,诸葛亮违背刘备"马谡言过其实"的警示,委以重任。

2. 战术失误的具体表现

马谡未按诸葛亮"当道下寨"的指令,执意将部队驻扎南山,导致水源被魏军切断。士兵饥渴溃散时,副将王平鸣鼓稳阵,率千余人安全撤退。此战暴露马谡缺乏实战经验,机械套用"居高临下"兵法却忽视后勤保障,而张郃利用地形围困的战术更显老练。

3. 斩首决策的深层考量

诸葛亮坚持依法处斩马谡,包含多重因素:其一,蜀汉以法治国,失街亭导致北伐功败垂成,需严肃军纪;其二,马谡之兄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密切,若不严惩恐引发徇私质疑;其三,《三国志·向朗传》提及马谡曾逃亡,可能加重其罪。同时被斩的还有将领张休、李盛,赵云亦因箕谷失利被贬。

4. 连锁反应与历史评价

此次事件迫使诸葛亮撤军,首次北伐成果尽失。诸葛亮自贬三级,撰写《劝将士勤攻己阙教》反思用人失当。后世常将此战与赵括"纸上谈兵"类比,但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记载马谡临终致信诸葛亮称"明公视谡犹子",暗示二人深厚关系增添悲剧色彩。

5. 地理与考古佐证

现代学者结合《水经注》考证,街亭地形并非险峻山地,马谡弃守平道实属重大失误。2010年甘肃秦安陇城镇发现的汉代烽燧遗址,为确定古战场位置提供了实物依据。

文章标签:

上一篇:光武帝中兴复汉室 | 下一篇:王衍:晋朝的军事与政治力量

刘禅:蜀汉后主的兴衰成败

三国蜀汉

刘禅(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223年-263年在位)。作为蜀汉政权的继承者,刘禅的统治长达40年,

三国时期的商贸与经济发展

三国三国

三国时期的商贸与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化、军事化与转型期的特点,受到政治分裂、战争需求和社会变迁的多重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区域经济

孙权:江东之霸,东吴开国皇帝

三国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和开国皇帝(229年称帝,谥号“吴大帝”)。他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

定军山之战壮志

三国张郃

定军山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与曹魏之间一场关键性战役,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标志着刘备集团汉中争夺战的战略性胜利。此战不仅是战术运用的

马谡失街亭遭斩

三国马谡

马谡失街亭遭斩 马谡失街亭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北伐中的一次重大战略失误,最终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马谡本人也因违抗军令而被处斩。这一事件

街亭失守斩马谡

三国马谡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的关键战役,马谡因违反军令导致战略要地失守,最终被诸葛亮依军法处斩。这一事件涉及军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