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阳明心学传播

阳明心学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王阳明)创立的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其传播过程可分为以下阶段,并对东亚文化圈产生深远影响。 一、明代传播阶段1. 地域扩展与学派形成王阳明
时间 ► 2025-07-0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钱德洪

[元朝] 基督教在华传播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悠久而复杂,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体现出宗教传播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互动与碰撞。 一、唐代景教:首次传入(7-9世纪)公元635年,聂斯托利派传教士阿罗本经丝绸之路抵达长安,受到唐太宗礼遇。景
时间 ► 2025-07-01 | 标签 ► 基督教 | 历史人物 ► 元朝

[晋朝] 佛教广泛传播

佛教的广泛传播是一个跨越两千多年、覆盖亚洲乃至全球的历史进程,其传播路径、本土化适应及文化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以下从历史脉络、传播途径、本土化现象和文化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脉络与传播阶
时间 ► 2025-06-27 | 标签 ► 佛教 | 历史人物 ► 史进

[晋朝] 谢安东山再起时

谢安东山再起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复兴事件,展现了世家大族在动荡政局中的韧性及个人能力与机遇的结合。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1. 政治背景与隐退原因 谢安(320-385)出身陈郡谢氏,早年因不满朝廷腐
时间 ► 2025-06-1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谢安

[晋朝] 佛教东渐晋土

佛教东渐晋土指的是佛教从印度经由西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在晋代(西晋、东晋)得到显著发展,并对中国宗教、文化、艺术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关键点与扩展:1. 早期传播路径 佛教约在东汉明帝时期
时间 ► 2025-06-10 | 标签 ► 佛教 | 历史人物 ► 石虎

[南北朝] 南朝佛教鼎盛

南朝佛教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鼎盛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皇室与贵族的大力支持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帝王多崇信佛教,尤以梁武帝萧衍最为突出。他不仅多次舍身同泰寺,还颁布《断酒肉文》
时间 ► 2025-06-05 | 标签 ► 佛教 | 历史人物 ► 萧衍

[南北朝] 佛教传入与中国化的典范——北魏高僧菩提达摩

北魏高僧菩提达摩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以其独特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进程。作为禅宗初祖,他的生平和教义对后世影响深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世与来华背景 菩提达摩(Bodhidha
时间 ► 2025-06-04 | 标签 ► 佛教 | 历史人物 ► 萧衍

[南北朝] 北朝佛教盛行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北朝佛教盛行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一、北朝佛教盛行的原因 1. 政治与社会动荡的 spiritual需求 北朝时期(386—581年)社会动荡频繁,政权更迭、战争与民族冲突不断,民众在苦难中寻求精神慰藉。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
时间 ► 2025-06-04 | 标签 ► 佛教盛行 | 历史人物 ► 昙曜

[明朝] 明朝宗教政策与佛教发展

明朝的宗教政策与佛教发展呈现出复杂而多维的特点,其政策既延续了传统王朝对宗教的控制与利用,又因社会变迁和政治需求而有所调整。以下从政策框架、佛教发展状况及互动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一、明朝宗教政策的核心
时间 ► 2025-06-04 | 标签 ► 宗教政策 | 历史人物 ► 明朝

[汉朝] 汉代经学繁荣时

汉代经学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官方扶持与制度建设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将《诗》《书》《礼》《易》《春秋》定为官学核心,博士弟子员制度确立(元朔五年,前124
时间 ► 2025-06-03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刘歆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