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 秦律《法经》推行
秦律《法经》是中国古代秦国及秦朝时期的法典,其核心内容源自战国时期李悝所著的《法经》,后经商鞅变法在秦国推行并进一步完善。以下是关于秦律《法经》的详细分析:1. 历史渊源与背景 《法经》最初由战国时期魏时间 ► 2025-07-23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秦律
[春秋战国] 儒家亚圣孟子的游历与教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是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他的游历与教化活动是其思想传播和实践的重要方式,对儒家学说的推广和战国时期的时间 ► 2025-07-22 | 标签 ► 孟子 | 历史人物 ► 孟子
[南北朝] 范缜著《神灭论》辩
范缜(约450—515年),南朝齐梁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其代表作《神灭论》是中国思想史上批判佛教“神不灭论”的重要文献。该著作以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证著称,核心观点是“形神相即”“形质神用”,强调精神依附于形体而时间 ► 2025-07-21 | 标签 ► 神灭论 | 历史人物 ► 萧衍
[隋朝] 虞世基编《北堂书钞》
虞世基是隋朝著名学者,与虞世南为兄弟,两人并称“会稽二虞”。《北堂书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类书,由虞世基在隋炀帝时期主持编纂,成书于大业年间(605—618年),与《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并称唐代四大时间 ► 2025-07-21 | 标签 ► 书钞》 | 历史人物 ► 北堂书钞
[秦朝] 吕不韦献《吕氏春秋》
吕不韦献《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政治与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事件。作为秦国权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此书,试图融合诸子百家学说,为秦的统一事业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巩固自身政治地位。背景与动机 1. 政治考量:吕不韦时间 ► 2025-07-21 | 标签 ► 吕氏春秋 | 历史人物 ► 吕不韦
[春秋战国] 孟子见梁惠王言利
孟子见梁惠王言利一事,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与梁惠王关于“义利之辨”的核心对话片段。此次会面发生在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20年),时值列国争霸、功利思潮盛行的时代背景,孟子的主张体现了儒家对政治伦理时间 ► 2025-07-20 | 标签 ► 孟子 | 历史人物 ► 孟子
[隋朝] 隋朝编纂《开皇律》
隋朝编纂的《开皇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由隋文帝杨坚命高颎、苏威等人主持修订,于开皇元年(581年)颁行,后经牛弘等进一步完善,最终在开皇三年(583年)定型。这一法典以“宽简刑政”为指导思想,奠定了此后时间 ► 2025-07-19 | 标签 ► 开皇律》 | 历史人物 ► 杨坚
[元朝] 元朝编纂《经世大典》
元朝编纂的《经世大典》是元代官方主持编修的一部重要政书,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献意义。以下从编纂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等方面展开说明:1. 编纂背景与目的 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朝廷命奎章阁学士院负责时间 ► 2025-07-19 | 标签 ► 经世大典 | 历史人物 ► 元朝
[汉朝] 班昭续写《汉书》
班昭续写《汉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体现了汉代女性在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以下是围绕这一主题的详细展开:1. 班昭的家族背景与学术渊源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字惠班,出身于东汉著名的史学世家时间 ► 2025-07-19 | 标签 ► 汉书 | 历史人物 ► 班昭
[唐朝] 白居易创作《长恨歌》
白居易创作《长恨歌》是中唐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该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核心,兼具历史叙事与艺术想象,展现了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的叙事才华与批判意识。以下结合史实与文学背景展开分析:1. 创时间 ► 2025-07-19 | 标签 ► 长恨歌》 | 历史人物 ► 白居易
西周周文王
夏商微子
清朝清朝
明朝天工开物
元朝元朝
宋朝苏辙
五代十国刘旻
唐朝柳公权
隋朝杨坚
南北朝范晔
三国夷陵之战
汉朝汉武帝
秦朝睡虎地秦简
西周传奇
夏商商朝
明朝万历十五年
清朝乾隆
元朝铁木真
宋朝宋慈
五代十国石敬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