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后羿代夏夺政权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09 | 阅读:1559次
历史人物 ► 寒浞

后羿代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重要政权更迭事件,反映了夏朝中期的政治动荡。根据《史记·夏本纪》《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这一事件发生于夏王太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主要脉络如下:

后羿代夏夺政权

1. 太康失国与东夷崛起

夏启死后,其子太康沉迷田猎、荒废朝政,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非神话射日的羿)借机西进,夺取夏都斟鄩(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附近),史称"太康失国"。此事件体现了早期王朝对周边部族控制力的薄弱。

2. 后羿执政的过渡期

后羿并未立即称王,而是扶植太康之弟仲康为傀儡,自己掌握实际兵权。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最终废黜相并自立,标志着有穷氏部族对夏王室的取代。考古发现显示,二里头文化三期(约前1800-前1700年)出现东方文化因素,可能与这一政治变动相关。

3. 寒浞篡权与少康复国

后羿重蹈太康覆辙,信任佞臣寒浞,最终被其弑杀。寒浞继续剿灭夏后氏势力,相的儿子少康历经流亡后联合诸侯,最终消灭寒浞政权,实现"少康中兴"。这一过程在《左传·哀公元年》中有较详细记载。

4. 历史意义与争议

- 该事件揭示早期王权具有部落联盟特点,军事首领(如后羿)可通过武力夺取最高权力。

- 有学者认为"后羿"可能是东夷某部族的代称而非具体人物,反映夷夏之争的长期性。

- 清华简《尹至》等新出土文献提供了夏夷关系的新材料,但具体细节仍有待研究。

5. 与神话的纠葛

历史人物后羿常与《山海经》中射日的羿混淆,实际二者分属不同时代。屈原《天问》已提出质疑:"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表明战国时人已注意到这种混淆。

文章标签:后羿代夏

上一篇:清朝民族英雄事迹与传奇故事 | 下一篇:周赧王的最后岁月

夏商时期的陶器演变序列

夏商殷墟

夏商时期的陶器演变序列反映了中国早期文明在制陶技术、审美观念和社会结构上的重大发展。以下是该时期陶器的主要演变阶段及相关特征: 一、夏代陶器(

后羿代夏夺政权

夏商寒浞

后羿代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重要政权更迭事件,反映了夏朝中期的政治动荡。根据《史记·夏本纪》《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这一事件发生于夏王太康时期(约

仲虺辅汤撰诰命

夏商仲虺

仲虺辅佐商汤并撰写诰命一事,典出《尚书·商书》中的《仲虺之诰》,是商周时期重要的历史文献与政治宣言。这一事件反映了商汤灭夏的合法性建构与早期国

商纣王暴政与周人崛起

夏商商纣王

商纣王(帝辛)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其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075—前1046年)的暴政与周人的崛起构成中国早期国家转型的关键节点。以下从商纣暴政的表现、周

后羿代夏夺政权

夏商寒浞

后羿代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重要政权更迭事件,反映了夏朝中期的政治动荡。根据《史记·夏本纪》《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这一事件发生于夏王太康时期(约

寒浞篡权四十载

夏商寒浞

寒浞是中国上古时期寒国(又称寒氏)的君主,以篡夺夏朝政权而闻名。据《左传》《竹书纪年》等史料记载,他是东夷部落首领伯明氏的后裔,因品行不端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