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寒浞篡权四十载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27 | 阅读:4117次
历史人物 ► 寒浞

寒浞是中国上古时期寒国(又称寒氏)的君主,以篡夺夏朝政权而闻名。据《左传》《竹书纪年》等史料记载,他是东夷部落首领伯明氏的后裔,因品行不端被逐出部族,后投奔夏朝君主姒相,成为权臣。以下依据史实整理其事迹及相关背景:

寒浞篡权四十载

一、篡权过程与统治

1. 政治投机

寒浞通过谄媚获得姒相信任,逐渐掌控军事权力。前2007年左右(据今本《竹书纪年》推算),他发动政变杀害姒相,终结了"太康失国"后短暂的夏朝复辟(即"少康中兴"前的过渡期)。

2. 权力巩固手段

- 联姻策略:娶嫦娥(一说纯狐)为妻,与有穷氏等东夷部落结盟。

- 军事镇压:剿灭忠于夏朝的斟灌氏、斟鄩氏等诸侯,实行恐怖统治。

- 分封制度:将儿子寒浇封于过国(今山东莱州)、寒豷封于戈国(今河南东部)。

二、统治特点与争议

1. 在位年限考辨

传统文献记载其统治达40年(约前2007-前1968),但现代学者认为可能存在夸耀。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三期(约前1750-前1530)与寒浞时代存在年代差,反映口述史料的时间误差。

2. 东夷文化影响

其统治期间推行东夷习俗,如犬牲祭祀、骨卜等,与夏人礼制形成冲突。《史记·夏本纪》称这一时期为"夷羿代夏"的延续,反映部落联盟制的残余。

三、灭亡与历史评价

1. 少康复国

姒相遗腹子少康联合有虞氏、有仍氏等部落,经长期斗争最终攻杀寒浞。据清华简《厚父》记载,少康以恢复夏礼为号召,凸显寒浞统治的合法性危机。

2. 后世谴责

周代文献将其塑造为篡逆典型,《尚书·五子之歌》批评其"荒坠厥绪,覆宗绝祀"。但现代史学界注意到,寒浞现象反映了早期国家权力交接的原始性,禅让制向世袭制过渡中的暴力循环。

四、延伸知识

寒国地望:学界考证其都城可能在今山东潍坊寒亭区,该地出土的岳石文化(前1900-前1600)遗址或与寒氏有关。

神话演变:嫦娥奔月传说最早见于《归藏》,东汉后与寒浞关联,应是后世将羿(有穷氏首领)与寒浞的事迹混同所致。

文献矛盾:《帝王世纪》称寒浞享年110岁,明显带有神话色彩,反映上古史记载的层累特征。

寒浞政权作为中国首个有详细记载的篡位案例,揭示了早期国家形成阶段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其兴衰过程亦为理解夏商周革命论提供了重要参照。

文章标签:篡权

上一篇:王夫之的哲学贡献 | 下一篇:《周易》的西周起源

夏朝的宗教信仰与图腾

夏商甘誓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其宗教信仰与图腾崇拜反映了早期华夏文明的特点,但因年代久远且缺乏直接文字记载,目前主要依靠考古发现和后世

商朝的医学知识与巫术

夏商商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的医学知识与巫术密切相关,呈现出“医巫不分”的特点,这一现象体现了早期文明对疾病和自然力量的认知方式。以下从多个角

商朝的工匠与技艺传承

夏商商朝

商朝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鼎盛时期,其工匠群体及其技艺传承在中国古代工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从多个方面具体分析商朝的工匠体系与技艺特征: 一、工

商代的社会阶级与分工

夏商妇好

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其社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阶级分层与专业化分工,这些特征在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中均有充分

后羿代夏掌权柄

夏商寒浞

后羿代夏是中国古代夏朝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反映了早期王朝的权力斗争与政治更迭。根据《史记·夏本纪》和《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这一事件的背景、过程

后羿代夏夺政权

夏商寒浞

后羿代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重要政权更迭事件,反映了夏朝中期的政治动荡。根据《史记·夏本纪》《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这一事件发生于夏王太康时期(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