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秦半两钱币制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5-26 | 阅读:3442次
历史人物 ► 秦始皇

秦半两钱币制是秦朝统一货币体系的重要举措,奠定中国古代圆形方孔钱的基本形制,对中国货币史影响深远。以下是其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的详细分析:

秦半两钱币制

1.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态各异,如齐国的刀币、楚国的蚁鼻钱、三晋的布币等,导致交易困难。秦灭六国后(公元前221年),为实现经济统一,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废除六国旧币,推行“以秦法同天下”的货币政策,确立“半两钱”为法定货币。

2. 形制与特征

名称由来:钱文“半两”标明重量(约合今7.8克),体现秦朝“重如其文”的铸造原则。

形制统一:圆形方孔造型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方孔便于穿绳携带,影响后世两千余年钱币形制。

材质工艺:青铜铸造,早期厚重规范,后期因私铸减重现象严重。

3. 经济与政治意义

加强中央集权:货币由国家垄断铸造,打击地方割据经济基础。

促进商业流通:简化货币种类,推动跨区域贸易,巩固“车同轨、书同文”的统一政策。

标准化管理:规定“法钱”标准,严惩私铸,《秦律》中明确“盗铸者黥为城旦”(面部刺字并服劳役)。

4. 演变与衰落

秦汉过渡:汉初延续半两钱,但减重严重,如“榆荚半两”轻小如榆树果实。

被五铢钱取代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18年)改铸五铢钱,确立更稳定的重量标准。

5. 考古与现存实例

陕西、湖北等地出土的秦半两钱形制不一,反映铸造时间差异。部分钱文为小篆体,书法古朴,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秦半两钱币制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货币统一,其形制与管理制度为后世所沿袭,体现了秦朝“大一统”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实践。

文章标签:钱币制

上一篇:墨翟非攻止楚伐宋 | 下一篇:汉文帝节俭安民

甘罗十二为使臣

秦朝甘罗

甘罗十二为使臣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的一则著名典故,讲述了少年甘罗以十二岁之龄出使赵国,凭借智慧为秦国争取利益的传奇故事。以下是基于《史记·樗里

烛之武退秦师(春秋,替换为)

秦朝烛之武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的著名外交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小国在外交斡旋中的智慧。以下从史实背景、事件过程、策略分析和历史影响等

樗里子智囊宰相

秦朝樗里子

樗里子(?—前300年),名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政治家,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因其封地在樗里(今陕西西安西北),故称樗里子。他以智

王陵母节义教子

秦朝项羽

“王陵母节义教子”是西汉初年的一段著名历史典故,体现了古代母亲的深明大义和舍生取死的节烈精神。其核心史实见于《史记·陈丞相世家》和《汉书·王陵

燕丹刺秦失败

秦朝秦始皇

燕丹刺秦事件,指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策划派遣刺客行刺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的史实,核心人物为荆轲。此事载于《史记·刺客列传》,是秦统一六国过

秦代戍卒生活状况

秦朝秦始皇

秦代戍卒的生活状况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主要基于出土文献(如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居延汉简等)及传世史料的记载:1. 军事编制与职责 戍卒是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