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里子智囊宰相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13 | 阅读:287次历史人物 ► 樗里子
樗里子(?—前300年),名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政治家,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因其封地在樗里(今陕西西安西北),故称樗里子。他以智谋过人著称,被后世尊为“智囊”,是秦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宰相级人物。
一、出身与早期经历
樗里子作为秦国宗室成员,早年便展现出卓越才能。秦惠文王时期(前337—前311年在位),他因精通兵法、长于谋略而受重用,多次参与军政决策。其“滑稽多智”的特点被司马迁记载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时人称之为“智囊”,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以“智囊”称谓的谋略家。
二、军事与外交成就
1. 征战功绩:樗里子多次统军出征,战绩辉煌。前318年,他率军击溃韩、赵、魏三国联军于修鱼(今河南原阳),斩首八万,此战巩固了秦国东进战略优势。
2. 智取战略要地:前312年,樗里子攻取楚国汉中六百里地,设置汉中郡,为秦国打通南下通道。
3. 外交谋略:他曾以“伐交”手段瓦解齐楚联盟,利用张仪“连横”政策牵制六国,展现出高超的外交智慧。
三、政治影响力
1. 相位与辅政:秦武王时期(前310—前307年),樗里子任右丞相,与甘茂共同辅政,推动“挟天子以令诸侯”策略,主导秦国对外扩张。
2. 宗室势力代表:作为公族,他平衡了外客(如张仪)与本土贵族间的权力矛盾,维护了秦国政局稳定。
3. 预言家形象:据《史记》载,樗里子临终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汉武帝时果然在其墓两侧建未央宫与长乐宫,这一传说强化了其“智圣”形象。
四、历史评价与遗产
1. 战略遗产:樗里子参与的军事行动为秦始皇统一奠定基础,汉中、巴蜀的夺取直接增强了秦国经济与军事实力。
2. 文化符号:后世将“智囊”一词广泛用于形容足智多谋之士,其墓园(位于西汉长安城东南)成为著名地理坐标。
3. 局限性:作为宗室重臣,其权力受制于君主,在秦武王死后未能阻止穰侯魏冉的专权,折射出战国官僚体系的复杂性。
樗里子的多重身份——宗室、统帅、谋臣,体现了战国时期“出将入相”的政治特点。他的智慧不仅体现于具体战役,更在于对秦国长期战略的谋划,其历史地位可与张仪、范雎等并列,是秦国崛起过程中的关键人物。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