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春秋战国 >> 详情

秦穆公羊皮换贤霸西戎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5-24 | 阅读:9348次
历史人物 ► 秦穆公

秦穆公羊皮换贤霸西戎

秦穆公以羊皮换贤的故事,是春秋时期秦国人才战略的经典案例。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穆公得知戎人贤臣由余的才能后,设计以“赠女乐”麻痹戎王,同时暗中用五张黑羊皮从奴隶市场赎回百里奚(实为混淆,百里奚与由余为两人,但均体现穆公重才)。穆公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最终成功招揽由余,并借助其谋略征服西戎十二国,扩地千里,被周襄王赐为“西方诸侯之伯”。

历史背景与战略意义

1. 西戎的威胁: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戎狄交战,穆公前期屡战不利(如崤之战败于晋),亟需打破僵局。

2. 由余的作用:由余熟悉戎族内情,提出“以德服戎”的策略,助秦分化瓦解诸戎,避免硬拼消耗。

3. 经济与文化的整合:秦国吸纳戎地资源(如良马、铜矿),并融合戎人骁勇善战之风,为日后奠定基础。

延伸考据

羊皮换贤的典故可能混合了百里奚(以五羖皮赎身)与由余的事迹,但核心均体现穆公不拘一格用才。

《韩非子·十过》记载穆公送女乐使戎王沉溺享乐,为由余投秦创造契机,反映其政治谋略。

影响与评价

穆公称霸西戎,不仅解除了秦国后顾之忧,更使其获得与晋、楚争雄的资本。孔子曾赞其“虽王可也,其霸小矣”(《说苑》),肯定其以德服远的策略。这一事件也成为后世“得人才者得天下”的范例。

补充细节

由余归秦后,穆公以礼相待,常与其同席而食,甚至不顾群臣反对采纳其谏言。

西戎的征服并非纯靠武力,穆公对归附部落采取“羁縻政策”,保留其首领地位但要求纳贡效忠。

秦穆公的崛起,展现了务实外交与人才吸纳的紧密结合,为战国时期秦国的统一埋下伏笔。

文章标签:羊皮

上一篇:夏商战争与军事制度 | 下一篇:传国玉玺下落

庄子逍遥游世间

春秋战国庄子

庄子《逍遥游》中的世间观体现了其独特的哲学思想,核心是追求超越物质束缚、达到精神绝对自由的境界。以下结合史实与文本展开分析:1. "小大之辩"的宇宙

宋襄公的仁义战争观

春秋战国宋襄公

宋襄公的仁义战争观是春秋时期一种极具争议的军事伦理思想,其核心主张战争应遵循礼制与道德原则,而非纯粹以胜负为目的。这一观念在泓水之战(公元前

荀子性恶之辩

春秋战国荀子

荀子的“性恶论”是中国哲学史上与孟子“性善论”对立的重要人性论观点,集中体现在《荀子·性恶》篇中。其核心论点与逻辑体系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分析

伯乐相马识才

春秋战国伯乐

"伯乐相马识才"出自中国古代典故,核心是通过伯乐识别千里马的故事,比喻善于发现和举荐人才。这一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智慧

秦穆公称霸西戎地

春秋战国秦穆公

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时期秦国君主,通过一系列军事扩张与外交策略实现了"霸西戎"的伟业,为秦国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一、称霸西

秦穆公称霸西戎

春秋战国秦穆公

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是春秋时期秦国的重要君主,他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和外交手段,使秦国崛起为西部强国,并称霸西戎,为日后秦国的统一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