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下落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5-24 | 阅读:2024次历史人物 ► 秦汉
传国玉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帝王印玺,相传为秦始皇以和氏璧所制,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象征皇权正统。其下落因朝代更迭而扑朔迷离,以下是几种主要说法及背景考据:
1. 秦汉至魏晋传承
- 秦亡后,玉玺归汉高祖刘邦,此后成为汉朝正统信物。王莽篡汉时,玉玺被摔缺一角,以黄金修补。东汉末年,孙坚在洛阳井中得玺,后辗转至曹操、司马氏手中。
2. 十六国与隋唐时期
- 西晋灭亡后,玉玺先后被前赵、后赵、冉魏等政权争夺。隋统一后收归皇室,唐末朱温篡唐时玉玺可能随末帝李柷失踪,或毁于战火。
3. 宋元明清的争议
- 宋代多次出现“献玺”事件,但真伪难辨。元朝忽必烈曾获疑似玉玺,明军北伐时未发现记载。清朝乾隆帝考证认为历代所传多为仿制,真玺或已湮灭。
4. 现代研究与推测
- 学者结合史料推测,玉玺可能在唐末毁于战乱,或随某位帝王陪葬(如武则天乾陵)。另有民间传说称其流落海外,但无实证。
扩展知识
和氏璧传说:玉玺材质源自楚国卞和所献璞玉,加工后成传世珍宝。
仿制现象:历代为彰显正统,政权常自制“玉玺”,如武则天改玺为宝。
文化象征:玉玺代表“天命观”,其失踪被附会为王朝气数终结的征兆。
目前传国玉玺真身仍为历史悬案,其下落或永成谜团。
文章标签:玉玺
上一篇:秦穆公羊皮换贤霸西戎 | 下一篇: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