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周代医药卫生初探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09 | 阅读:1471次
历史人物 ► 周公

周代的医药卫生是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奠基阶段,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周代医药卫生初探

1. 医官制度的雏形

周代已初步形成专职医疗体系。《周礼·天官》记载,王室设有“医师”一职,总管医药行政,下设“食医”(负责宫廷饮食调理)、“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四科。医师需定期考核,以“十全”(治愈率)为标准定俸禄,体现了早期医疗管理的制度化。

2. 疾病认知与分类

周人对疾病已有系统观察。《左传》记载了“六气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失衡致病),成为后世中医“六淫”理论的源头。疾病分类上,区分了“疠”(传染病)、“疟”(发热性疾病)、“疡”(疮疡)等,并认识到地域性疾病差异,如《吕氏春秋》提及“轻水所多秃与瘿人”。

3. 卫生防疫措施

- 环境卫生:强调“鸡初鸣,洒扫室堂”(《礼记·内则》),宫室设“隰人”专管排水沟渠清洁。

- 隔离制度:《周易》有“疾厉,熏心”记载,可能指疫病隔离;《周礼》要求“大札(瘟疫)移民通财”,即转移灾民、调配物资。

- 丧葬卫生:规定“三日而殡”以防止腐尸污染,墓地须择“土厚水深”之地(《仪礼》)。

4. 药物与疗法发展

- 草药应用:《诗经》记载了葛、苓、芍药等50余种药用植物,《山海经》提到熏草“佩之已疠”,可见药用的经验积累。

- 食疗养生:食医主张“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周礼》),强调季节调膳,如“春多酸,夏多苦”以应四时。

- 外科技术:疡医使用“祝药”(外敷药)、“劀杀”(清创)、“五毒”(矿物药腐蚀疗法)等手段。

5. 巫医并行的时代特征

周代虽理性医疗萌芽,但巫术仍占重要地位。甲骨文常见“御疾”(祭祀禳灾)记录,《尚书·金縢》载周公为武王疾病“植璧秉珪”祈祷。至西周中后期,医巫逐渐分野,《周礼》将“司巫”与“医师”分列,反映医学开始脱离神权束缚。

6. 典籍与理论框架

《黄帝内经》虽成书于汉代,但其阴阳五行学说可能肇始于周代。《管子·水地》提出“水为百药之本”,与《内经》“津液相成”理论一脉相承。另据《汉书·艺文志》,周代可能有《汤液经法》等佚失医籍。

周代医药卫生的实践为秦汉医学体系化奠定了基础,其强调预防、注重整体观的理念至今仍有启示意义。这一时期的经验性医学与哲学思辨的结合,标志着中国医学从原始巫术向系统理论的过渡。

文章标签:医药卫生

上一篇: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 | 下一篇:战国时期少数民族与边疆政策研究

毛公鼎铭训诰

西周周宣王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青铜器,出土于清代道光年间陕西岐山,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腹内铸有499字的铭文,是现存最长的一篇青铜器铭文,内容为周宣王

周代的丧葬习俗

西周明清

周代的丧葬习俗以宗法制度和礼制为核心,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与伦理观念。根据《周礼》《仪礼》等文献记载,其丧葬习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1

西周玉器文化探微

西周周公

西周玉器文化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其独特的礼制内涵、工艺技术和艺术风格成为先秦玉器的典范。以下从多个维度探讨其文化特征及历史意义:

周代的政治制度架构

西周宗伯

周代的政治制度架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政治等级体系和社会结构。这一制度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西周玉器文化探微

西周周公

西周玉器文化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其独特的礼制内涵、工艺技术和艺术风格成为先秦玉器的典范。以下从多个维度探讨其文化特征及历史意义:

西周与商文化对比研究

西周周公

西周与商文化的对比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展开: 一、政治制度与权力结构1. 商代神权政治:商王朝以"天命观"为核心,政治与宗教高度结合,商王通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