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苏逢吉擅权误国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5-24 | 阅读:2011次
历史人物 ► 刘知远

苏逢吉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政权的重要权臣,其擅权误国的行为对后汉的短命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历史事实出发,对其作用进行详细分析:

苏逢吉擅权误国

1. 构陷功臣,破坏军政基础

苏逢吉在后汉高祖刘知远时期任枢密使,利用职权排除异己。史载其诬陷大将史弘肇"谋反",导致这位开国功臣被诛杀。此案牵连甚广,包括杨邠、王章等宿将被清洗,严重削弱了后汉军事力量。郭威起兵反抗时,朝廷已无可用之将,与此直接相关。

2. 滥刑敛财,激化社会矛盾

《旧五代史》记载苏逢吉主政时"用法深刻,好行杀戮"。其创"贼律",规定"盗一钱以上皆死",甚至将"贼"概念扩大到反抗官吏的百姓。在长安西市处决犯人时,为震慑民众,故意将尸体解剖陈列,这种恐怖统治导致民怨沸腾。

3. 制度破坏与权力垄断

苏逢吉破坏中书门下制度,将决策权集中于枢密院。为排挤宰相李涛,指使党羽弹劾其"不称职",自己则兼任同平章事,形成行政军事一手抓的局面。其子苏禹珪也被安插为翰林学士,形成家族垄断。

4. 战略失误与边防危机

948年契丹南侵时,苏逢吉否决郭威坚壁清野的建议,强令各镇出兵野战。结果汉军在邢州遭埋伏大败,损失精兵三万。战后又拒绝补充边防,导致河北防务空虚,为郭威叛变埋下伏笔。

5. 文化政策倒退

苏逢吉废除刘知远恢复的科举制,推行"荐举制",实际是卖官鬻爵。据《册府元龟》记载,其党羽卖一个县令职位索贿高达三百缗,造成官僚素质严重下降。还迫害文士,太常博士张铸因讥讽朝政被流放岭南。

历史背景补充:

苏逢吉的专权反映五代藩镇文官化的弊端。其出身河东节度使幕府,将藩镇中"牙兵政治"的野蛮作风带入中央。951年郭威攻破开封时,苏逢吉最终自焚而死,其权臣生涯恰是五代"骄兵逐帅,擅废立"政治生态的典型缩影。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评价:"逢吉之恶,甚于弑君",可见其历史恶名。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靖战神定边疆 | 下一篇:宋高宗南迁纪事

李守贞据河中叛

五代十国李守

]李守贞据河中叛 李守贞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后汉的重要将领,曾任河中节度使。后汉乾祐元年(948年),他因不满朝廷猜忌,联合赵思绾、王景崇等人发动

桑维翰辅晋之策

五代十国石敬瑭

桑维翰是五代时期后晋的重要政治家和谋士,辅佐后晋高祖石敬瑭建立政权,其政治策略对后晋的存续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桑维翰辅佐后晋的主

苏逢吉擅权误国

五代十国刘知远

苏逢吉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政权的重要权臣,其擅权误国的行为对后汉的短命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历史事实出发,对其负面作用进行详细分析:1. 构陷

朱全忠篡唐建梁

五代十国朱温

朱全忠(后改名朱温)是唐末五代时期的重要军阀,最终篡夺唐朝政权建立后梁(907年)。其过程与背景可总结如下:1. 出身与早期崛起 朱温早年参加黄巢起

苏逢吉擅权误国

五代十国刘知远

苏逢吉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政权的重要权臣,其擅权误国的行为对后汉的短命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历史事实出发,对其负面作用进行详细分析:1. 构陷

后汉高祖刘知远复国

五代十国刘知远

后汉高祖刘知远复国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涉及政治、军事和社会多方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角度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