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西周时期的动物驯养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10 | 阅读:3820次
历史人物 ► 战国

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的动物驯养技术在先秦畜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既承袭了夏商传统,又为春秋战国畜牧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以下从驯养种类、技术特点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展开分析:

西周时期的动物驯养

一、主要驯养动物种类

1. 六畜体系成熟

周礼·天官》记载"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反映当时已形成"马、牛、羊、鸡、犬、豕"的六畜体系。陕西扶风西周遗址出土的牛、羊、猪骨占比达75%,证实其驯养规模。

2. 马政制度确立

《诗经·鲁颂·駉》描述"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显示周人设立专业牧场。青铜器铭文显示设有"司马"官职,《盠方彝》记载"司六师王行三有司",包含马政管理机构。

3. 特种养殖萌芽

河南安阳殷墟西周层发现象骨,结合《吕氏春秋》"周人服象"的记载,推测存在驯象遗风。陕西周原遗址出土鹿科动物骨骼,可能保留围养传统。

二、驯养技术进步

1. 繁殖技术突破

《周礼·夏官》提到"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已掌握马匹分类繁育。陕西长安普渡村出土青铜"驹尊"印证马驹培育受重视。

2. 饲料改良

《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反映刍秣种植。《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巡时"载羽百车",可能用作饲料添加剂。

3. 畜病防治

甲骨文中有"贞:马其ㄓ(有)疾"记载,《周礼》设立"兽医掌疗兽病"职位,陕西岐山出土青铜药匙可能用于兽药调配。

三、社会经济功能

1. 祭祀体系核心

《礼记·王制》载"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青铜器铭文常见"牛一、羊一、豕一"的祭祀组合。陕西宝鸡茹家庄发现完整殉狗坑,显示犬类在祭祀中的地位。

2. 军事装备基础

《尚书·牧誓》记载"戎车三百辆",一辆战车需4匹马牵引。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车马坑显示,战马配备当卢、衔镳等全套青铜马具。

3. 等级标识作用

《周礼》规定"天子马六种,邦国马四种",玉璜组佩中常见玉马、玉牛造型,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黄金带饰有卧鹿纹样。这种差异化驯养制度强化了礼制规范。

西周畜牧业呈现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形成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农牧结合经济形态;二是通过"工商食官"制度实现专业化管理;三是动物利用从实用功能向礼制符号延伸。考古发现的骨角器作坊(如山东曲阜鲁故城遗址)证明,当时已建立从养殖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这些发展为后世《相马经》《相牛经》等专业著作的出现奠定了实践基础。

文章标签:动物

上一篇:商代哲学家的思想光芒 | 下一篇:季札观乐的文化解读

燕召公拓北疆

西周周公

燕召公(即召公奭)是西周初期的重要宗室成员和政治家,西周开国功臣之一,与周公旦、太公望并称“三公”。关于“燕召公拓北疆”,虽然史书记载有限,

西周青铜器工艺探秘

西周周礼

西周青铜器工艺探秘 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鼎盛阶段,其工艺技术、形制纹饰及文化内涵均达到空前高度。以下从铸造技术、

召穆公谏厉王

西周共和

《召穆公谏厉王》是《国语·周语上》中的著名篇章,记录了西周晚期召穆公(召虎)规劝周厉王弭谤的历史事件,反映了西周贵族政治中的谏诤传统和王权与民

周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

西周周武王

周武王伐纣是中国古代商周之际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标志着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建立。其历史背景可以从政治、社会、军事和意识形态等

春秋战国外交策略研究

春秋战国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研究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重要课题。这一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诸侯国在周王室衰微的背景下,通过复杂的外交手

战国时期的货币体系与经济贸易

春秋战国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与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阶段。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紧密联系,同时各国为适应军事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