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宋朝 >> 详情

司马光资治通鉴编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5-20 | 阅读:5201次
历史人物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著名史学司马光主持编纂。该书以时间为序,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十国(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关于《资治通鉴》的详细内容:

司马光资治通鉴编

1. 编纂背景与目的

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初衷是为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总结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他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取名《资治通鉴》。该书历时19年完成,参与编纂的还有刘恕、范祖禹等学者。

2. 内容与结构

《资治通鉴》共294卷,分为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等部分。每卷以年代为序,详细记载重大历史事件,并附有司马光的评论(“臣光曰”)。

3. 史料来源与考据

司马光广泛参考了正史、野史、碑刻、文集等资料,并对史料进行严格考辨,力求真实可靠。例如,他对《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的记载进行了补充和修正。

4. 历史价值

《资治通鉴》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还因其严谨的编纂方法和深刻的史学思想,被誉为“史家之绝唱”。它对后世史学、政治学、军事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影响与评价

历代学者对《资治通鉴》评价极高。清代学者王鸣盛称其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该书“叙事简明,论断精当,为史家之模范”。

6. 相关扩展知识

- 《通鉴纲目》:南宋朱熹根据《资治通鉴》改编的简本,强调纲目体例。

- 《续资治通鉴》:清代毕沅编纂,续写宋元明历史,补足《资治通鉴》未涵盖的时期。

- 胡三省注:元代学者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补充了大量地理、职官等背景知识。

7. 现代意义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蕴含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其“以史为鉴”的思想对现代管理、决策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资治通鉴》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至今仍为学界所推崇。

文章标签:资治通鉴

上一篇:后晋高祖石敬瑭割燕云 | 下一篇:张士诚抗元起义

宋代城市消防制度

宋朝宋刑统

宋代城市消防制度是中国古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当时政府对公共安全的重视。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城市人口密集,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火

岳家军抗金之战解析

宋朝靖康之变

岳家军抗金之战是中国南宋时期以岳飞为首的军事集团抗击金国入侵的重要军事行动。以下从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军事策略、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解析: 一、

宋代商业市镇兴起

宋朝禁榷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高度繁荣的时期,商业市镇的兴起是这一阶段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标志。这一现象与农业生产力提升、手工业专业化、货币经济发展及政

宋蒙战争关键节点

宋朝贾似道

宋蒙战争(1235—1279年)是蒙古帝国与南宋之间持续40余年的关键战役,其进程可分为多个重要阶段,每个节点都对战争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1. 端平入洛(1234—

何稠巧匠制舆服

隋朝资治通鉴

何稠是隋代著名的工艺家与建筑家,其技艺在《隋书·列传第三十九》中有明确记载,他以精通织造、舆服制度及机械制造著称,尤其擅长将西域工艺与中原传统

隋代的造船技术

隋朝资治通鉴

隋代的造船技术在中国古代造船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既有对前代技术的继承,也有适应国家统一与对外交流需求的创新。以下是隋代造船技术的主要特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