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宋朝 >> 详情

沈括梦溪笔谈录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8-11 | 阅读:6946次
历史人物 ► 沈括

《梦溪笔谈》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著的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成书于11世纪末,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全书分为26卷(一说30卷),涵盖自然科学、人文历史、典章制度等广泛领域,现存条目约609条。以下是其核心内容和历史价值的详细分析:

沈括梦溪笔谈录

一、内容结构与科学成就

1. 自然科学突破

- 天文历法:提出“日有盈缩”理论,推断出回归年长度(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仅差26秒;首次科学解释月相成因。

- 数学:首创“隙积术”(高阶等差级数求和)和“会圆术”(弓形几何计算),早于西方数百年。

- 地质学:发现太行山岩层中的螺蚌化石,提出海陆变迁说,比达·芬奇同类观点早400年。

2. 工程技术记录

- 详述毕昇活字印刷术工艺流程,为世界最早记载。

- 记载指南针“方家以磁石磨针锋”的磁化方法及四种使用方法(水浮法、指甲法、碗唇法、缕悬法)。

- “石油”命名考:首次提出“石油”一词并预测其应用前景。

二、人文与史学价值

1. 典章制度考辨

- 考证唐宋官制变迁,如“参知政事”职权演变。

- 记录宋代军器制造标准,如神臂弓的射程数据。

2. 文化现象辑录

- 保存数十种唐宋方言词汇,如“瓦子”“勾栏”等市井用语。

- 记载“说话”(宋代说书)艺术形态,反映市民文化兴起。

三、历史局限与争议

1. 部分记载存疑:如“鳄鱼能听得懂人语”等条目夹杂志怪内容。

2. 理论未系统化:虽发现地磁偏角现象,但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

3. 文本流变:现存版本经明代复刻可能有所增删,部分条目真伪待考。

四、国际影响与评价

19世纪起,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系统介绍该书,其光学实验(“阳燧照物”)和声学共振研究(“虚能纳声”)得到国际学界关注。日本江户时代学者曾以《梦溪笔谈》为范本编写《梦溪类篇》。

该书现存最早版本为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科学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 | 下一篇:王实遗风传世久

沈括梦溪笔谈录

宋朝沈括

《梦溪笔谈》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著的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成书于11世纪末,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全书分为26卷(一说30卷),

宋元易代之际史

宋朝谢翱

宋元易代之际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更迭时期,涉及南宋的灭亡与元朝的建立,时间跨度约为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初。以下是该时期的主要历史脉络及特点: 1

宋朝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变革

宋朝宋朝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社会结构与社会变革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社会结构的阶层分化1. 门阀士

蔡京误国权相沉浮

宋朝蔡京

蔡京是北宋末年的权相,其生平与北宋政治衰败密切相关。作为“六贼”之首,他在徽宗朝四度拜相(1102-1126年),通过逢迎皇帝好恶、结党营私等手段长期把

沈括梦溪笔谈录

宋朝沈括

《梦溪笔谈》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著的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成书于11世纪末,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全书分为26卷(一说30卷),

《汴梁城防洪体系研究》

宋朝沈括

《汴梁城防洪体系研究》汴梁(今河南开封)作为北宋都城,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低洼,历史上饱受黄河泛滥威胁。北宋时期构建的防洪体系体现了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