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马致远诗词传世佳作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8-13 | 阅读:2785次
历史人物 ► 马致远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和戏剧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的作品以散曲和杂剧为主,兼具豪放与婉约风格,语言精练,意境深远。以下是他的传世佳作及相关扩展内容:

马致远诗词传世佳作

1. 小令《天净沙·秋思》

这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仅用28字便勾勒出羁旅愁思的经典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通过意象叠加和色彩对比,展现苍凉孤寂的意境,是元代散曲的巅峰之作。其艺术手法影响了后世诗词创作。

2. 杂剧《汉宫秋》

马致远的杂剧代表作,讲述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剧本以汉元帝视角展开,借历史题材抒发家国之痛,文辞典雅悲壮。其中《梅花酒》等曲牌广为传唱,如“返咸阳,过宫墙……一声声绕画梁”,将帝王的悔恨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剧在元代即被推崇,明清时期多次改编演出。

3. 套数《双调·夜行船·秋兴》

这套散曲由七支曲子组成,以“百岁光阴一梦蝶”开篇,批判现实名利场,充满道家隐逸思想。名句“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用比喻揭露世相。其哲学深度在元散曲中罕见,展现了马致远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4. 其他散曲作品

《般涉调·耍孩儿·借马》:以幽默笔调刻画吝啬鬼形象,语言活泼,是元散曲中少有的讽刺题材。

《南吕·四块玉·天台路》:游仙题材,表现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体现其创作中的道教倾向。

艺术特色与影响

马致远的作品融合了诗词传统与市井语言,既保持文人的高雅格调,又吸收民间艺术养分。他的杂剧结构严谨,善于心理描写;散曲则开创了以景写情、意象组合的新范式。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风“如朝阳鸣凤”,称其作品“典雅清丽”。清代《元曲选》将其列为四大家之首。

历史地位

作为元曲文人化的代表,马致远推动了散曲从俚俗向雅致的转变。其作品被收入《全元散曲》《元曲选》等典籍,20世纪以来更成为研究元代文学与社会思想的重要文本。《汉宫秋》在1950年代被改编为京剧、电影,持续焕发艺术生命力。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宋朝官僚制度研究 | 下一篇:张居正:明朝改革先锋的政治家

马致远诗词传世佳作

元朝马致远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和戏剧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的作品以散曲和杂剧为主,兼具豪放与婉约风格,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蒙古征服者孛儿只斤·合赞生平

元朝

孛儿只斤·合赞(约1255-1304年),又称合赞汗(Ghazan Khan),是蒙古伊儿汗国的第七任统治者(1295-1304年在位),其生平与统治对中亚、西亚历史影响深远。以

元朝的宗教宽容政策

元朝元朝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其宗教政策以多元包容为显著特点。这一政策既是蒙古帝国传统“兼容并包”治理理念的延续,也是维护多民族

韩山童红巾军起

元朝韩山童

韩山童与红巾军起义是中国元朝末年一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的开端,对元朝的统治产生了重大冲击,并为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关于韩山童

马致远诗词传世佳作

元朝马致远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和戏剧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的作品以散曲和杂剧为主,兼具豪放与婉约风格,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朝马致远

元曲四大家通常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他们是元代杂剧和散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 关汉卿 - 代表作品:杂剧《窦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