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和珅贪腐案始末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5-22 | 阅读:9885次
历史人物 ► 和珅

和珅贪腐案始末

和珅贪腐案始末

和珅(1750—1799),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是清朝乾隆时期权倾朝野的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他的贪腐案件反映了清朝中后期吏治腐败的深层问题,其兴衰与乾隆帝的宠信和嘉庆帝的清算密切相关。

一、发迹与权力膨胀

1. 早年经历:和珅出身满洲中等武官家庭,幼年丧父,凭借聪慧和勤奋考入咸安宫官学,精通满、汉、蒙古、藏四种语言。

2. 得宠于乾隆:1772年因奏对得体受乾隆赏识,历任侍卫、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逐渐掌控财政、人事大权。

3. 权倾朝野:通过联姻(其子丰绅殷德娶乾隆固伦和孝公主)和培植党羽,形成“和党”,垄断官员选拔,甚至左右朝廷决策。

二、贪腐手段与规模

1. 收受贿赂: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地方官员“孝敬”,仅两淮盐政徵瑞一人就行贿白银40万两。

2. 侵吞公款:掌管户部期间,贪污军饷、河工等专项经费,甘肃冒赈案中分得赃款超百万两。

3. 垄断商业:开设当铺、粮店、车马行等1200余家,利用权力打压竞争对手。

4. 勒索外藩:朝鲜、琉球等使臣进京需向其行贿,否则难以觐见皇帝。

三、倒台与清算

1. 乾隆驾崩: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去世,嘉庆帝亲政后15日内即下令逮捕和珅。

2. 列罪二十条:包括僭越(私藏正珠朝珠)、欺君(扣押地方奏折)、贪渎(抄家估值约8-11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5年财政收入)等。

3. 赐死狱中:1799年正月十八,和珅在刑部大狱被赐白绫自尽,其府邸“和第”后被赐予庆亲王永璘。

四、历史影响

1. 吏治警示:嘉庆帝借和珅案整肃官场,但未能根治腐败体系。

2. 财政危机:抄没资产短期内充盈国库,但暴露出地方亏空问题。

3. 民间传说:其贪腐事迹被改编为戏曲、评书,“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广为流传。

延伸知识

抄家清单:《查抄和珅家产清单》记载了珍宝、田产、房产等细节,如赤金580万两、吉林人参600余斤、珍珠手串230串(远超宫廷储备)。

国际比较:同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年利润约100万英镑(合白银300万两),和珅家产相当于其300年收益。

学术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其贪污金额被夸大,实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不可否认其权势已威胁皇权。

这场贪腐案揭示了封建专制下权力缺乏制约的恶果,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历史镜鉴。

文章标签:贪腐案

上一篇:永乐大帝朱棣迁都 | 下一篇:从传说到历史:夏商时期神话人物解读

康熙帝的数学研究

清朝康熙

康熙帝(1654—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对西方数学和自然科学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君主之一。他的数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体现出与西方传教士的科

石涛书画宗师

清朝石涛

石涛(1642—约1707),原名朱若极,法号原济、大涤子,明宗室后裔,明亡后出家为僧,是清初最具革新精神的画家与理论家之一,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转折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清朝康熙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是清朝巩固统一的关键战役,展现了康熙帝的雄才大略与清初军事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三藩

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

清朝广州十三行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29日由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署,标

和珅权倾朝野

清朝和珅

和珅是清代乾隆时期最具权势的官僚之一,其政治生涯集中体现了封建王朝权臣专权的典型形态。根据史料分析,和珅权倾朝野的表现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和珅贪腐案始末揭秘

清朝和珅

和珅贪腐案始末揭秘 和珅(1750-1799),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是乾隆朝中后期权倾朝野的重臣。他因深得乾隆帝宠信而掌握军政大权,最终成为中国历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