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雁门被围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7-07 | 阅读:9681次历史人物 ► 杨广
隋炀帝雁门被围是隋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发生在隋炀帝杨广大业十一年(615年)。当时隋炀帝北巡至雁门郡(今山西代县一带),突然遭到东突厥始毕可汗率领的大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
事件背景
1. 隋与突厥关系恶化:隋朝初期,突厥曾是隋的附庸,但隋炀帝后期因骄奢自负,外交策略失误,导致突厥逐渐脱离控制。大业十一年,始毕可汗因不满隋朝扶持其弟咄吉设(即后来的处罗可汗)分其势力,遂与隋朝决裂,并集结数十万骑兵南下,意图报复。
2. 隋炀帝北巡的轻敌:隋炀帝此次北巡本为震慑突厥,但在未做充分军事准备的情况下,仅带少量禁卫军进入突厥势力范围,结果在雁门遭遇突厥主力。
被围经过
隋炀帝抵达雁门后,始毕可汗率军突袭,迅速包围了雁门城。当时城中仅有数万军民,粮草匮乏,突厥军队则号称数十万,形势极为严峻。隋炀帝一度恐惧至极,甚至“抱赵王杲而泣,目尽肿”。
解围措施
1. 坚守待援:隋炀帝采纳大臣苏威、樊子盖等人的建议,下令坚守城池,同时急调各地兵马救援。
2. 外交离间:隋炀帝采纳萧瑀建议,秘密遣使联络突厥可贺敦(可汗之妻)义成公主(隋朝宗室女),假传“北边有急”,促使始毕可汗撤军。
3. 援军抵达:各地勤王军队陆续赶到,包括李渊(后来的唐高祖)也率军增援,突厥见难以速胜,加之内部不稳,最终撤围北返。
事件影响
1. 加速隋朝崩溃:此战暴露了隋朝统治的脆弱,杨广威信大损,各地起义更加频繁,两年后隋朝即陷入全面动乱。
2. 李渊崛起:李渊在此役中表现突出,为日后起兵反隋积累了声望。
3. 突厥重新坐大:突厥趁机摆脱隋朝控制,成为北方新的威胁,直到唐朝贞观年间才被彻底压制。
后续发展
隋炀帝回朝后,未认真总结教训,反而继续征发民力修运河、攻高句丽,最终导致天下大乱。雁门之围成为隋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展现了杨广军事外交政策的重大失误。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