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春秋战国 >> 详情

墨子兼爱非攻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07 | 阅读:9826次
历史人物 ► 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70年—前391年),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其学说核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实践指向,可从以下方面详述:

墨子兼爱非攻

一、概念解析

1. 兼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强调无差等的普遍之爱,打破儒家"爱有等差"的宗理。其理论基础是"天志"说,认为天意要求人类平等互爱。

2. 非攻:反对一切不义战争,尤其批判"攻伐无罪之国"的兼并战争。墨子通过《非攻》三篇系统论证:战争造成"春则废民耕稼,夏则废民耘获"的生产破坏,且"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违反道德。

二、历史实践

1. 止楚攻宋:公元前440年,墨子"裂裳裹足,十日十夜"奔赴楚国,通过沙盘推演击败公输般攻城器械,迫使楚王放弃攻宋计划(《墨子·公输》)。此事件显示墨家注重防守战术,发展出中国最早的军事工程学。

2. 组织特性:墨家建立严密团体,弟子"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备城门》等11篇详细记载守城技术,反映其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三、思想对比

1. 与儒家差异:孟子斥兼爱为"无父"(《孟子·滕文公下》),实为误解。墨家强调"爱利合一",主张"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功利性互惠,不同于儒家道德自觉。

2. 与法家对立:法家主张"以战去战",而墨家认为"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非攻上》),体现绝对反战立场。

四、现代启示

1.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兼爱思想存在精神共鸣。

2. 非攻思想对反思霸权主义、构建新型国际安全观具有借鉴意义。

3. 墨家重视科技与实践的作风(如光学、力学研究),展现古代中国罕见的科学精神。

墨学在汉代以后衰落,但其"交相利,兼相爱"的主张,以及"强不执弱,众不劫寡"的和平诉求,仍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具普世价值的遗产之一。

文章标签:墨子

上一篇:妇好墓与商周文化传承 | 下一篇:秦朝的外交策略与邻国关系

甘罗十二拜上卿

春秋战国甘罗

“甘罗十二拜上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年政治家案例,典出《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甘罗为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凭借过人胆识与政治智慧,年仅

墨子兼爱非攻

春秋战国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70年—前391年),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其学说核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实践指向,

田单火牛破燕

春秋战国田单

田单火牛破燕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以奇谋击败燕军的著名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79年。此战体现了古代战争中智慧与战术的巧妙结合,成为后世军事研究

屈原投江殉国

春秋战国屈原

屈原投江殉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事件,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反映了诗人屈原对故土沦丧的悲愤与坚守气节的决心。以下根据史料记载和学术研究展开

墨子兼爱非攻

春秋战国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70年—前391年),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其学说核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实践指向,

墨子与墨家学派主张

春秋战国墨子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工程技术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学派与儒家并称先秦"显学",其主张以"兼爱""非攻"为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