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韩通后周大将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02 | 阅读:4891次
历史人物 ► 周世宗

韩通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重要将领,生年不详,卒于960年,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他在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时期崭露头角,是后周军事体系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以忠勇刚直著称。

韩通后周大将

1. 早年经历与仕途晋升

韩通早年投效郭威麾下,因作战勇猛、治军严整逐渐受到重用。后周建立后,郭威任命他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掌管禁军精锐。显德元年(954年),周世宗柴荣继位后,韩通在高平之战中表现突出,协助世宗击败北汉与契丹联军,此战巩固了后周政权,韩通因功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2. 军政贡献与工程督造

韩通不仅擅于征战,还负责后周多项重大工程。显德年间,世宗为拓展漕运与防御,命韩通督修汴水堤防,并疏通河道以利漕运。他还参与扩建开封城,修筑外城城墙,增强都城防御能力。这些工程为后来北宋定都开封奠定了基础。

3. 与赵匡胤的权力纠葛

韩通性格刚烈,与逐渐掌握兵权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存在矛盾。显德六年(959年),世宗北伐契丹途中病逝,年仅七岁的恭帝即位。赵匡胤借此机会策划陈桥兵变(960年),黄袍加身后率军返回开封。韩通时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是朝中少数试图抵抗的将领,但因仓促组织兵力,被赵匡胤部将王彦升杀害,全家遇难。北宋建立后,追赠韩通为中书令,以示安抚。

4. 历史评价与后世影响

韩通之死被视为后周覆灭的标志性事件。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称其“临难不苟”,司马光亦在《资治通鉴》中肯定其忠诚。尽管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终结了五代动荡,但韩通作为后周最后的抵抗者,其悲剧形象常被用作忠君观念的典型。宋代以后,部分文献将其塑造为“忠于旧主”的符号,与赵匡胤的“天命所归”形成对比。

韩通的军事才能和治水功绩对后周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命运也反映了五代末期权力更迭的残酷性。他的生平事迹是研究五代军事史与政治变迁的重要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魏征直言:唐朝的智谋与勇气展现 | 下一篇:宋高宗偏安江南

景延广争议宰相

五代十国石敬瑭

景延广是五代后晋时期颇具争议的权臣,其生平事迹在《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史籍中有详细记载。以下是关于他的几个关键争议点及历史背景的分析: 1.

扬州城里的南唐宫廷画院

五代十国周文矩

扬州在五代十国时期曾为南唐东都(937-958年),但南唐宫廷画院的核心机构实际设在金陵(今南京)。根据现存史料,关于扬州南唐宫廷画院的直接记载相对有

五代时期的货币流通

五代十国周世宗

五代时期(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货币制度也随之呈现混乱与多样化特征。这一阶段的货币流通主要受政治分裂、经济凋敝和

五代十国的法律体系

五代十国孟昶

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的法律体系延续了唐代律令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因政权更迭频繁、地域分裂,呈现出多样性、过渡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以下是该时期

五代时期的货币流通

五代十国周世宗

五代时期(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货币制度也随之呈现混乱与多样化特征。这一阶段的货币流通主要受政治分裂、经济凋敝和

韩通后周大将

五代十国周世宗

韩通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重要将领,生年不详,卒于960年,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他在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时期崭露头角,是后周军事体系中的核心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