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通后周大将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02 | 阅读:4891次历史人物 ► 周世宗
韩通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重要将领,生年不详,卒于960年,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他在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时期崭露头角,是后周军事体系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以忠勇刚直著称。
1. 早年经历与仕途晋升
韩通早年投效郭威麾下,因作战勇猛、治军严整逐渐受到重用。后周建立后,郭威任命他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掌管禁军精锐。显德元年(954年),周世宗柴荣继位后,韩通在高平之战中表现突出,协助世宗击败北汉与契丹联军,此战巩固了后周政权,韩通因功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2. 军政贡献与工程督造
韩通不仅擅于征战,还负责后周多项重大工程。显德年间,世宗为拓展漕运与防御,命韩通督修汴水堤防,并疏通河道以利漕运。他还参与扩建开封城,修筑外城城墙,增强都城防御能力。这些工程为后来北宋定都开封奠定了基础。
3. 与赵匡胤的权力纠葛
韩通性格刚烈,与逐渐掌握兵权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存在矛盾。显德六年(959年),世宗北伐契丹途中病逝,年仅七岁的恭帝即位。赵匡胤借此机会策划陈桥兵变(960年),黄袍加身后率军返回开封。韩通时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是朝中少数试图抵抗的将领,但因仓促组织兵力,被赵匡胤部将王彦升杀害,全家遇难。北宋建立后,追赠韩通为中书令,以示安抚。
4. 历史评价与后世影响
韩通之死被视为后周覆灭的标志性事件。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称其“临难不苟”,司马光亦在《资治通鉴》中肯定其忠诚。尽管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终结了五代动荡,但韩通作为后周最后的抵抗者,其悲剧形象常被用作忠君观念的典型。宋代以后,部分文献将其塑造为“忠于旧主”的符号,与赵匡胤的“天命所归”形成对比。
韩通的军事才能和治水功绩对后周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命运也反映了五代末期权力更迭的残酷性。他的生平事迹是研究五代军事史与政治变迁的重要案例。
文章标签:大
上一篇:魏征直言:唐朝的智谋与勇气展现 | 下一篇:宋高宗偏安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