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锦帆贼王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24 | 阅读:2250次历史人物 ► 甘宁
甘宁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早年以“锦帆贼”的称号闻名。《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载:“(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这段史料揭示了他早年的游侠生涯和“锦帆贼”称号的由来。
甘宁早年纵横江湖的具体细节包括:
1. 组织特点:麾下聚集亡命之徒,以铃铛为号,船只锦缎为帆,形成独特的武装集团。
2. 活动范围:主要在巴蜀至荆州的长江流域劫掠商旅,《吴书》称其“纵横江湖间”。
3. 行为模式:既劫掠豪强也结交官吏,体现出亦盗亦侠的双重性。
转为将领后的军事贡献:
1. 归顺孙吴:建安八年(203年)左右投奔孙权,被周瑜、吕蒙举荐,逐渐成为东吴核心将领。
2. 江夏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随周瑜破黄祖,率先攻破夏口,奠定孙权据有荆州的基业。
3. 合肥之战:建安二十年(215年)率百骑夜袭曹营,创造“百骑劫魏营”的经典战例。
4. 夷陵之战:作为陆逊副将参与阻击刘备,运用优势切断蜀军补给线。
史学争议与评价:
1. “锦帆贼”性质:现代学者田余庆认为其本质是豪强私兵,与普通盗匪有区别。
2. 战术风格:《资治通鉴》注引胡三省评其“勇而有谋”,将江湖经验转化为水战战术。
3. 性格缺陷:裴松之注指出甘宁性情暴烈,曾因私怨射杀厨下小兒,反映出游侠习气的残留。
考古佐证:
2012年鄂州出土的东吴铜机上发现“甘宁部”铭文,证实其部队装备精良。长沙走马楼吴简中出现的“铃卒”记载,可能与甘宁早期铃铛为号的作战方式有关。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