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刘备三顾茅庐考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5-21 | 阅读:5287次
历史人物 ► 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是《三国志》中记载的重要历史事件,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胸怀与诸葛亮出山辅佐的转折意义。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及裴松之注引《魏略》等史料,可梳理以下史实要点:

刘备三顾茅庐考

1. 时间与背景

事件发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屯驻新野期间。当时刘备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但缺乏战略谋士,徐庶推荐诸葛亮后,刘备决心亲自拜访。

2. “三顾”的争议性

《魏略》记载诸葛亮主动求见刘备,但《三国志》明确采用“凡三往乃见”的说法。裴松之认为《魏略》记载有误,后世多采信“三顾”之说,体现刘备的诚意。

3. 隆中对策的核心内容

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分析天下大势:

- 曹操不可争锋,孙权可为外援

- 先取荆、益二州,形成鼎足之势

- 待时机北伐,复兴汉室

这一战略成为蜀汉立国纲领。

4. 历史影响

- 确立刘备集团的发展方向

- 开创“君臣相得”的典范(白帝城托孤即延续此信任)

- 衍生出“三顾茅庐”“如鱼得水”等成语典故

5. 地理考据

茅庐位于襄阳城西二十里隆中,属南阳郡管辖,故诸葛亮自称“躬耕南阳”。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有详细地形分析。

6. 文化演绎与史实差异

三国演义》增加“风雪访贤”“童子刁难”等艺术加工,但核心情节与正史一致。宋代《资治通鉴》亦采用“三往”说。

补充一点:现代学者田余庆指出,刘备三顾不仅是求贤,更是通过诸葛亮联结荆州士族,解决自身政治根基薄弱的问题。诸葛亮与庞德公、司马徽等荆州名士的关系网,对刘备集团至关重要。

这一事件折射出汉末人才选拔方式的转变——从世家垄断的察举制,逐步向“唯才是举”的实践过渡。诸葛亮的寒士身份与最终拜相,具有深刻时代意义。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朝与西域诸国关系 | 下一篇:葛洪《抱朴子》科学思想

五虎上将的武功排名

三国五虎

在三国时期,蜀汉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武功排名历来存在争议,但根据《三国志》等正史记载和后世研究者分析,可综合以下几点

江东小霸王的崛起

三国袁术

孙策被誉为“江东小霸王”,是东汉末年江东地区迅速崛起的军事领袖,其崛起过程充满传奇色彩,以下是其关键节点和背景分析: 1. 家世背景与早期经历

刘备的崛起之路

三国刘备

刘备的崛起之路是一个从底层奋起、历经挫折最终建立蜀汉政权的漫长过程。其生平可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结合《三国志》等正史记载分析如下: 一、早年

姜维北伐的得失

三国姜维北伐

姜维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后期的重要军事行动,也是诸葛亮北伐战略的延续。姜维共进行十一次北伐(一说九次,因史书记载差异),其得失可从战略、军事、

刘备三顾茅庐请

三国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是《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记载的经典历史事件,体现了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和诸葛亮的非凡才能。这一事件发生在东汉末年,具体背景和过程

刘备三顾茅庐

三国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是《三国志》中记载的重要历史事件,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极度重视和礼贤下士的胸怀。这一典故发生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具体细节可从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