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李煜词亡南唐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06 | 阅读:4229次
历史人物 ► 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南唐末代君主,世称李后主。他在政治上是亡国之君,但在文学领域却是千古词帝,其作品以亡国后的哀婉词作最为世人称道,形成了"亡国之音"的独特艺术风格。

李煜词亡南唐

南唐覆亡的历史背景:

1. 战略失误:李煜继位时(961年),南唐已向北宋称臣。他既幻想偏安江南,又在军事上屡屡决策失误,如拒绝群臣迁都洪州(今南昌)以避宋军锋芒的建议。

2. 外交失策:在位期间错失联辽制宋的机会,978年宋太宗召其入朝时又迟疑不决,导致给北宋留下出兵口实。

3. 经济困境:延续中主李璟时期的弊政,庞大的宫廷开支和战争赔款耗尽国库,导致"民力殆竭"(《南唐书》卷三)。

文学成就的独特价值:

1. 艺术转变:前期词作多写宫廷享乐,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亡国后词风骤变,《虞美人》《浪淘沙》等作品将亡国之痛升华为永恒艺术。

2. 词体创新:突破晚唐五代词局限,将词的抒情功能扩展到人生慨叹,开创"士大夫词"新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3. 意象体系:创造"流水落花""春去也"等经典意象,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流"成为愁绪抒写的巅峰。

历史评价的二重性:

正史对其治国评价颇低,《宋史》称其"性骄侈,好声色";但文学史却给予极高地位,近代学者龙榆生认为"后主词之高,固不在技术,而在其境界之真实与深厚"。这种君主的政治失败与艺术成就的强烈反差,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特例。

补充知识:南唐虽亡,但其文化影响力持续。北宋初年建立的秘阁仍收藏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李煜首创的"金错刀"书法对宋代书法产生直接影响。其词作在12世纪传入金国,元好问《中州集》中可见明显模仿痕迹。

文章标签:

上一篇:开元盛世国力巅峰 | 下一篇:宋孝宗隆兴北伐始

符彦卿御外敌

五代十国符彦卿

符彦卿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将领,尤其在抵御外敌方面功勋卓著。以下是关于其御外敌事迹的史实概述及相关背景扩展: 一、家世背景与早期经历符彦卿出

景延广拒契丹

五代十国柴荣

景延广拒契丹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与契丹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体现了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激烈冲突。以下从背景、经过、影响及历史评价等方面展开分析

李煜词亡南唐

五代十国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南唐末代君主,世称李后主。他在政治上是亡国之君,但在文学领域却是千古词帝,其作品以亡国后的哀婉词作最为世人称道

杜光庭道书编录

五代十国杜光庭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文学家,其道书编录工作对道教典籍的系统化整理和传播具有重要贡献。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1. 生平与背景 杜

李煜词亡南唐

五代十国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南唐末代君主,世称李后主。他在政治上是亡国之君,但在文学领域却是千古词帝,其作品以亡国后的哀婉词作最为世人称道

十国时期的外交策略

五代十国李煜

十国时期(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阶段的地方政权割据时代,各政权为生存与扩张,采取了复杂多变的外交策略。1. 依附强权与灵活结盟 十国政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