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典韦死护曹操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12 | 阅读:3831次
历史人物 ► 典韦

典韦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以勇猛忠诚闻名。他在保护曹操的战斗中牺牲,这一事件发生于建安二年(197年)的宛城之战(或称淯水之战),是曹操早期军事生涯中的一次重大危机。以下是关于典韦“死护曹操”的史实分析与背景扩展:

典韦死护曹操

1. 宛城之战的背景

曹操在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开始扩张势力。次年,他率军南下讨伐张绣。张绣是盘踞宛城(今河南南阳)的军阀,起初投降曹操,但因曹操强纳张绣寡婶邹氏(张济遗孀),激怒了张绣。张绣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发动突袭,企图杀死曹操。

2. 典韦的职责与表现

典韦时任曹操的亲卫将领(“帐前都尉”),负责曹操的近身安保。据《三国志·典韦传》记载,张绣夜袭曹营时,典韦率十余名亲兵死守营门,力战阻敌。他使用双戟(一种重型短兵器)近战,击杀数十人,最后因寡不敌众,受伤十余处而死。典韦的奋战为曹操争取了逃脱时间。

3. 牺牲的意义

拖延时间:典韦的坚守使曹操得以从后门骑马逃脱,但其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驹“绝影”均在混乱中阵亡。

曹操的悲痛:曹操事后痛哭,命人找回典韦遗体厚葬,并多次提及典韦的忠勇。据《魏书》记载,曹操后来每次经过典韦墓都会祭奠。

军事教训:此战暴露了曹操因轻敌和私德失检导致的严重后果,成为其早期的深刻教训。

4. 延伸背景:典韦的武力与地位

“古之恶来”:《三国志》称典韦“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曹操将其比作商纣王时期的猛将恶来。

兵器与武艺:典韦擅使双戟(一说重八十斤)和大斧,冲锋陷阵时“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

缺乏统兵记录:不同于许褚张辽等将领,典韦在史书中少有独立统兵记载,更多以护卫身份出现。

5. 与其他保镖的对比

许褚在典韦死后接替其职,成为曹操新一代护卫首领。两人并称“虎贲双雄”,但许褚的军事活动更广泛(如潼关战马超),而典韦的事迹集中于宛城之战。

宛城之战是曹操军事生涯的转折点之一,典韦的牺牲不仅体现了早期曹氏集团中猛将的忠诚,也反映了乱世中护卫将领的特殊价值。尽管典韦早逝,但其形象在后世文学(如《三国演义》)中被进一步神化,成为“忠勇护主”的典范。

文章标签:典韦

上一篇:周亚夫细柳治军 | 下一篇:魏晋养生思想

马谡失街亭的深层原因

三国马谡

马谡失街亭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北伐中的一次关键性失败,其深层原因涉及战略决策、个人能力、军事部署及政治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结合《三国志》等史料,

赵云传奇生平揭示

三国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其生平虽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简略,但通过陈寿的记载与裴松之注引的补充

孙权统治下的东吴政权

三国孙权

孙权(182-252年),字仲谋,是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建立者和长期统治者。他的统治从200年继位至252年去世,历时52年,是三国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东吴在孙

曹操诗歌文学成就

三国曹操

曹操的诗歌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作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对汉末诗歌发展的开创性贡献上。以下是其文学成就的具体体现及历史背景分析:1. 开创"建安风骨"的典

典韦护主殒命

三国典韦

典韦护主殒命一事出自《三国志·魏书·典韦传》,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忠勇事迹。以下结合史实展开分析:事件背景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张

典韦死护曹操身

三国典韦

典韦是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著名猛将,以勇力过人、忠诚护主著称,其死守曹操的事迹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均有记载。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宛城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