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张角黄巾乱东汉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25 | 阅读:5782次
历史人物 ► 张角

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规模最大的民变,始于公元184年(光和七年),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根基。这场起义的核心背景是东汉后期严重的政治腐败、土地兼并和天灾频发。桓、灵二帝时期,宦官专权达到顶峰,十常侍把持朝政,卖官鬻爵成风。地方豪强大量兼并土地,导致自耕农破产,流民激增。加之连年瘟疫(如171-185年的"大疫")、黄河泛滥等自然灾害,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张角黄巾乱东汉

张角作为太平道创立者,长期以符水治病方式在冀州传教,十余年间发展信众数十万,按军事编制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起义爆发后,短期内波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部众头裹黄巾为标识。朝廷急派卢植皇甫嵩朱儁等镇压,其中皇甫嵩在长社之战(184年)用火攻大破波才率领的黄巾军,成为转折点。张角病逝后,其弟张梁、张宝继续抵抗,最终在广宗、下曲阳等战役中覆灭。

黄巾起义虽在九个月内被平定,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朝廷为平叛赋予州牧兵权,埋下军阀割据种子;其次,残余势力转入地下,衍生出黑山、白波等部持续活动;第三,加速了东汉中央权威的崩溃,为之后董卓乱政、三国分裂创造条件。从思想史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有组织的大规模道教色彩起义,其"平均"诉求对后世王小波、李顺等起义产生示范效应。当时名士皇甫嵩曾建议解除党锢、赈济灾民以消弭动乱,未被采纳,反映出统治集团的僵化应对。黄巾军的组织方式也体现了早期民间宗教与军事结合的独特形态,其"甲子"谶语和五行终始说反映出汉代流行的灾异思想。

文章标签:黄巾

上一篇:汉朝的医药学发展 | 下一篇:郭璞卜辞预测未来之谜

东吴政权的崛起与衰落

三国杜预

东吴政权(229年—280年)作为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割据势力,其崛起与衰落是三国史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以下从地理基础、政治策略、军事博弈及内在矛盾等

五虎上将之勇猛传奇

三国五虎

五虎上将是《三国演义》中蜀汉政权的五位杰出将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虽然这一称号并非正史明确记载,但五人确实在历史上以勇猛善战著称

赵云长坂坡之战细节

三国赵云

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的表现主要源自《三国志》注引《云别传》及《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需区分史实与文学演绎。以下是基于史料与合理推论的细节分析:

谯周的蜀汉投降论

三国蜀汉

谯周的蜀汉投降论是三国末期蜀汉政权面临灭亡时由学者谯周提出的主张,其核心观点是建议后主刘禅向曹魏投降以保全益州民众和蜀汉宗室。这一主张的背景

张角太平道兴衰

三国张角

张角与太平道的兴衰是东汉末年重要宗教与社会运动,其发展过程深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矛盾与民间信仰的崛起。以下是基于史实的系统梳理:1. 兴起背景

张角发动黄巾起义

三国张角

张角是东汉末年太平道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宗教农民起义——黄巾起义(184年)的领导者。这次起义标志着东汉王朝的崩溃和三国时代的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