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春秋战国 >> 详情

勾践卧薪尝胆录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18 | 阅读:3540次
历史人物 ► 卧薪尝胆

勾践卧薪尝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励志典故,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了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勾践在败于吴国后忍辱负重、励精图治,最终复仇雪耻的故事。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解析:

勾践卧薪尝胆录

一、历史背景

1. 吴越争霸:春秋晚期,吴、越两国在长江下游长期对峙。前496年,勾践继位越王,在槜李之战中击败吴王阖闾,阖闾伤重而死。其子夫差继位后誓报父仇。

2. 夫椒之战:前494年,吴国在夫椒(今太湖一带)大败越军,勾践率残部退守会稽山,被迫向吴国求和。

二、屈辱求和阶段

1. 为奴三年:勾践采纳大夫文种建议,以卑辞厚礼向吴国投降,携妻入吴为质,担任夫差马夫,甚至尝粪诊疾以示忠心。

2. 卧薪尝胆:获释回国后,勾践"卧则薪,坐则胆",将苦胆悬挂于座旁,每日舔舐以铭记亡国之痛。《吴越春秋》记载其"衣不重彩,食不二味",与百姓共耕织。

三、复国措施

1. 内政改革

- 推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政策,鼓励生育(生男奖酒犬,生女赐酒豚)

- 重用范蠡、文种等贤臣,建立国家粮储制度

- 发展冶金业,现古发现越地青铜剑制作技术远超同期吴国

2. 外交策略

- 向吴国纳贡示弱,助其修建姑苏台消耗国力

- 贿赂吴国太宰伯嚭离间君臣

- 联合齐国、楚国形成反吴联盟

四、灭吴雪耻

前482年,趁吴王北上黄池会盟之机,勾践突袭吴都姑苏。经笠泽之战(前478年)等多次战役,终在前473年攻破吴国,夫差自杀。勾践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周元王赐胙封伯。

历史争议与延伸

1. 卧薪记载考辨司马迁《史记》仅记"尝胆","卧薪"最早见于北宋苏轼《拟孙权曹操书》,可能是后世文学演绎。

2. 范蠡遁隐:灭吴后范蠡急流勇退,留下"飞鸟尽良弓藏"的警句,暗示勾践"长颈鸟喙,可共患难不可共乐"的性格。

3. 考古佐证:绍兴印山越王陵出土的独木棺、夯土层等,印证了越国当时的国力水平。

这个典故不仅体现古代政治智慧,更升华成为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象征。明代王世贞评:"勾践之事,所以激颓靡而厉钝惰者,甚大也。"其核心价值在于展示逆境中砥砺意志、谋定后动的生存哲学。

文章标签:

上一篇:毛公鼎记载册命 | 下一篇:王绾主张郡县制

老子与道家哲学

春秋战国老子

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末期(约公元前6世纪),其生平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简略记载。据传他曾任周王室守藏史(国家图书馆馆长)

勾践卧薪尝胆录

春秋战国卧薪尝胆

勾践卧薪尝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励志典故,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了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勾践在败于吴国后忍辱负重、励精图治,最终复仇雪耻的故

诸子百家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商鞅

诸子百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前221年)涌现的多元思想流派的统称,其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以下是主要流派的核心教育观

赵括纸上谈兵误国

春秋战国赵括

赵括"纸上谈兵"是战国时期赵国军事决策失败的典型案例,深刻揭示了理论与实战脱节的严重后果。这一事件发生在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期间,其历史细

勾践卧薪尝胆录

春秋战国卧薪尝胆

勾践卧薪尝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励志典故,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了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勾践在败于吴国后忍辱负重、励精图治,最终复仇雪耻的故

勾践卧薪尝胆志

春秋战国卧薪尝胆

勾践"卧薪尝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励志典故,典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反映了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勾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精神。以下从史实角度展开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