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春秋战国 >> 详情

烛之武夜缒说退秦师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5-26 | 阅读:4779次
历史人物 ► 烛之武

标题:烛之武夜缒说退秦师

烛之武夜缒说退秦师

背景: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以报复郑国曾支持晋国的对手楚国的行为。郑国危在旦夕,大夫烛之武受命前往秦军营地,通过缒城(用绳索从城墙降下)的方式秘密会见秦穆公,最终说服秦国退兵。

烛之武的游说策略:

1. 利害分析

- 烛之武指出,秦国远道而来灭郑,只会让晋国扩张势力,而秦国无法实际获得郑国土地(“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郑国若存,可作为秦国东进的盟友;若亡,晋国将独霸中原,威胁秦国。

2. 历史矛盾提醒

- 烛之武提及晋国曾背信弃义(如晋惠公“朝济而夕设版焉”),暗示秦穆公不可信任晋国。

3. 现实利益诱惑

- 承诺郑国愿成为秦国东方的补给站(“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提供战略价值。

结果:

秦穆公被说服,与郑国结盟并撤军,留下杞子等将领协防郑国。晋国因失去盟友,被迫退兵,郑国危机解除。

历史影响:

1. 秦晋联盟破裂,为后来的秦晋埋下伏笔。

2. 郑国暂时保全,但后续因内政问题逐渐衰落。

3. 烛之武的游说成为《左传》中经典外交案例,展现弱国以智慧制衡强权的策略。

扩展知识:

“夜缒”的细节:古代战争中,缒城是使者秘密出城的常见方式,需避开敌军监视,风险极高。

秦晋关系:此次事件前,秦晋有“秦晋之好”的联姻传统,但利益冲突导致联盟脆弱。

《左传》记载:原文生动刻画烛之武的辩才,体现春秋时期“辞令”在外交中的重要性。

烛之武的成功在于精准抓住秦穆公的疑虑与利益需求,以逻辑和事实瓦解敌方联盟,堪称古代战略智慧的典范。

文章标签:

上一篇:西周名将尹国的荣耀与牺牲 | 下一篇:章邯降楚始末

荆轲刺秦王真相

春秋战国荆轲

关于荆轲刺秦王的史实,主要依据《史记·刺客列传》的记载,结合其他史料和考古发现,可总结如下几点核心事实:1. 历史背景 公元前227年,秦国已灭韩、

长平之战与白起

春秋战国白起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战略性决战(公元前260年),其规模和惨烈程度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极为罕见。此战不仅决定了秦赵两国的命运,更

孟尝君养士三千的典故

春秋战国孟尝君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养士三千"闻名于世。他是齐威王之孙、齐宣王侄子,封于薛邑(今山东滕州),《史记·孟尝君列传》详细记载了其养士事迹

吕不韦传奇:战国商贾如何辅佐君王治国安邦?

春秋战国战国

吕不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政治家和思想家,其传奇经历展现了商贾阶层在乱世中以非传统路径介入政治并影响历史的典型案例。他通过政治投资、外交策

烛之武夜缒退秦师

春秋战国烛之武

"烛之武夜缒退秦师"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讲述的是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危急关头运用智谋化解秦晋联军围郑危机的史实。以下是基于史料的分析和延伸:1.

烛之武夜缒说退秦师

春秋战国烛之武

标题:烛之武夜缒说退秦师 背景: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以报复郑国曾支持晋国的对手楚国的行为。郑国危在旦夕,大夫烛之武受命前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