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王晏球大破契丹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01 | 阅读:7848次
历史人物 ► 石敬瑭

王晏球大破契丹是五代后唐时期中原政权抗击北方契丹南侵的重要军事胜利,发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此役展现了王晏球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当时中原与契丹的边疆冲突态势。

王晏球大破契丹

一、历史背景

1. 契丹的崛起与南侵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后,国力强盛,频繁南侵中原。后唐时期,契丹支持义武军节度使王都叛乱,企图扩大对河北地区的控制。

2. 王晏球的军事地位:王晏球历任后梁、后唐将领,擅长骑射,深得明宗李嗣源信任,被委以平定河北叛乱的统帅之责。

二、战役经过

1. 王都叛乱与契丹介入:928年,王都在定州(今河北定州)勾结契丹,自立为帝。契丹派遣秃馁率万余骑兵支援,威胁后唐北疆。

2. 王晏球的战术部署

- 稳守反击:王晏球先于曲阳(今河北曲阳)筑垒固守,消耗契丹骑兵的锐气。

- 诱敌深入:佯装败退,诱使契丹军进入埋伏圈,再以步骑合击大破之。

3. 决定性胜利:在曲阳西南的嘉山(今河北曲阳西),王晏球指挥后唐军歼灭契丹主力,秃馁仅率残部北逃,王都困守定州,最终城破。

三、历史影响

1. 遏制契丹扩张:此役重创契丹南侵势力,暂时稳定了后唐北部边防,为中原政权争取了喘息之机。

2. 凸显将领作用:王晏球因功升任平卢节度使,其战术思想(如“以静制动”)成为五代对抗游牧骑兵的经典案例。

3. 后续局势:契丹并未放弃南侵野心,但直至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前,中原政权仍能通过类似战役维持一定防御优势。

四、延伸知识

军事技术对比:后唐军以步兵为主,但王晏球注重与骑兵协同,弥补了机动性劣势。

五代边疆策略:中原政权多采用“以夷制夷”手段,如联合吐谷浑等部牵制契丹,王晏球的胜利为这类策略提供了示范。

契丹的调整:此败促使契丹转向更灵活的扰战术,并加速整合渤海国残余势力,为日后辽国建立奠定基础。

王晏球此战是五代少有的中原对游牧民族的大捷,其军事遗产对宋初抗辽也有借鉴意义。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朝的书法艺术四大家 | 下一篇:《清明上河图密码解读》

李琼建功后汉朝

五代十国汉朝

李琼是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的重要武将,其建功事迹主要与后周和北宋初期的统一战争相关。虽然标题中的“后汉”可能有误(五代中的后汉朝存在时间极短,

王晏球大破契丹

五代十国石敬瑭

王晏球大破契丹是五代后唐时期中原政权抗击北方契丹南侵的重要军事胜利,发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此役展现了王晏球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

朱温建梁始末

五代十国朱温

朱温(852年-912年),原名朱全忠,唐末五代时期重要军阀,后梁开国皇帝。其建梁始末涉及晚唐政治崩溃、藩镇割据与五代更替的关键转折,以下是其历史脉

吴越国的经济繁荣

五代十国越国

吴越国(907-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两浙的地方政权,因其统治者推行务实政策,经济呈现显著繁荣。其经济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开发与水

王晏球大破契丹

五代十国石敬瑭

王晏球大破契丹是五代后唐时期中原政权抗击北方契丹南侵的重要军事胜利,发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此役展现了王晏球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

石敬瑭与后晋建国

五代十国石敬瑭

石敬瑭与后晋建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其背景、过程及影响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原政治的复杂性和民族关系的特殊性。 1. 石敬瑭的崛起 石敬瑭(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