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商代

[夏商] 商代妇好墓考古发现

商代妇好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宫殿宗庙区的西南部,是中国考古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该墓于1976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保存完整,未遭盗掘,是殷墟唯一能与甲骨文记载对应的商代王室墓葬。 墓主身份
时间 ► 2025-07-17 | 标签 ► 妇好墓 | 历史人物 ► 妇好墓

[夏商] 商代甲骨文的发现与解读

商代甲骨文的发现与解读是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重要里程碑,对研究商朝历史、文化、宗教及早期汉字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以下是关于甲骨文发现与解读的详细内容: 一、甲骨文的发现1. 发现时间与地点 甲骨文最
时间 ► 2025-07-17 | 标签 ► 甲骨文 | 历史人物 ► 甲骨文

[夏商] 商代马车的军事应用

商代马车的军事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机动与侦察 商代马车(多为双轮战车)是当时重要的快速机动工具,主要用于战场上的突击与侦察。马车由两匹马牵引,可搭载一名御手、一名弓箭手或矛手,具备较高
时间 ► 2025-07-13 | 标签 ► 马车 | 历史人物 ► 殷墟

[夏商] 商代贝币流通体系

商代贝币流通体系是中国早期货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从以物易物向货币经济的过渡。以下是基于考古发现与文献研究的主要特点和相关扩展:1. 贝币的材质与来源 商代贝币以天然海贝(主要为货贝,学名*Monetaria mo
时间 ► 2025-07-12 | 标签 ► 贝币 | 历史人物 ► 贝币

[夏商] 甲骨文中的商代医学

甲骨文作为商代最重要的文字遗存,其中包含大量与医学相关的卜辞记载,反映了距今约3600-3000年前中国早期医学的雏形。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商代医学的特征与内涵:一、疾病认知体系1. 病症记录 甲骨文已识别出30余种疾病
时间 ► 2025-07-1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甲骨文

[夏商] 商代纺织业考古发现

商代纺织业考古发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纺织技术的显著发展和社会的经济生活状况。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相关知识扩展:1. 纺织工具与原料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纺织工具,如纺轮、骨针、织机部件等。纺轮多为陶制
时间 ► 2025-07-1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殷墟

[夏商] 商代青铜器纹饰象征意义

商代青铜器纹饰的象征意义深刻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信仰、权力结构与审美观念。纹饰不仅是装饰,更是宗教、政治与文化的综合载体。以下从不同角度分析其象征内涵:1. 兽面纹(饕餮纹)的核心地位 饕餮纹是商代青铜
时间 ► 2025-07-10 | 标签 ► 青铜器 | 历史人物 ► 殷墟

[夏商] 商代骨角器制作工艺流程

商代骨角器制作工艺流程展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水平,其核心步骤可归纳为以下环节:1. 选材与预处理 原料多选用鹿角、牛骨、象牙等大型动物骨骼,需经过严格筛选:剔除腐朽或开裂部分,优先选取质地致密、纹理
时间 ► 2025-07-09 | 标签 ► 骨角器 | 历史人物 ► 妇好

[夏商] 商代都城的迁徙原因探究

商代都城频繁迁徙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综合历史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及环境科学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核心因素:1. 政治斗争与权力更迭 《尚书·盘庚》记载的"不常厥邑"反映了王室内部贵族势力与王权的激
时间 ► 2025-07-06 | 标签 ► 都城 | 历史人物 ► 盘庚迁殷

[夏商] 商代贝币与早期货币体系

商代贝币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起源于商朝(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贝币以海贝为主要材质,尤其是货贝(也称齿贝),因其稀有性与便携性成为早期交易媒介。商代贝币的使用标志着中国从物物交换向货币经
时间 ► 2025-07-06 | 标签 ► 贝币 | 历史人物 ► 贝币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