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详情
[三国] 汉献帝傀儡生涯的政治学观察
汉献帝刘协(181-234年)作为东汉末代皇帝,其傀儡生涯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极具典型性的案例,从政治学视角可作如下观察:1. 合法性资源的双重性汉献帝的权威建立在双重基础上:一是汉代四百余年统治形成的法统惯性,二时间 ► 2025-06-21 | 标签 ► 政治学观 | 历史人物 ► 曹操
[三国] 典韦死守辕门护曹操
典韦死守辕门护曹操的事迹出自《三国志·魏书·典韦传》,是东汉末年曹操集团对抗张绣叛乱时的著名战例。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张绣假降后突然反叛,曹操在仓促应战中陷入险境,典韦的壮烈牺牲为曹操赢得时间 ► 2025-06-20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曹操
[三国] 曹操生平与魏国政权的发展演变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以下是曹操生平与魏国政权发展的详细分时间 ► 2025-06-19 | 标签 ► 曹操生平 | 历史人物 ► 曹操
[三国] 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割发代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之一,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这一事件体现了曹操治军严明、以身作则的作风,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观念在特定情境下的变通。以下是基时间 ► 2025-06-17 | 标签 ► 割发代首 | 历史人物 ► 曹操
[三国] 曹操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200年)是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一场战略性决战,其过程和结果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详细分析:一、战前背景1. 势力对比袁绍:据冀、青、幽、并四州,拥精兵十余时间 ► 2025-06-13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曹操
[三国] 荀彧辅佐曹操贡献
荀彧作为曹操集团的核心谋士,在政治、军事和战略层面作出了系统性贡献,其作用可归纳为以下方面:1. 战略规划与政治合法性构建 • "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提出(196年):荀彧力劝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赋予曹魏集团中央集时间 ► 2025-06-09 | 标签 ► 荀彧 | 历史人物 ► 曹操
[三国] 荀彧奇谋佐曹操
荀彧(163-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士,位列“曹魏五谋臣”之首。其政治远见与战略规划对曹操统一北方起到关键作用。以下从史实角度分析其贡献与谋略特点:一、战略定位的时间 ► 2025-06-08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曹操
[三国] 曹操的军事思想研究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战略家,其军事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战争史和军事理论。他的军事实践与战略智慧在《三国志》等史籍中有较为系统的记载,结合历史背景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兵无常时间 ► 2025-06-08 | 标签 ► 军事思想 | 历史人物 ► 曹操
[三国] 官渡之战的关键因素
官渡之战(200年)是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略决战,其关键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 战略决策差异 袁绍虽拥兵十万,但决策迟缓且内部矛盾严重。谋士沮授提出"缓进疲敌"之策未被采纳,反因郭图、审配等人的内斗时间 ► 2025-06-07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曹操
[三国] 关羽义释曹操华容道
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情节主要出自小说《三国演义》,并非严格的历史事实。根据《三国志》等正史记载,曹操在赤壁之战败退时确实经过华容道,但并无关羽释放曹操的记载。以下是结合史实与文学演绎的详细分析:时间 ► 2025-05-3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曹操
春秋战国魏国
西周
夏商帝乙
清朝申报
明朝明朝
元朝乃颜
宋朝重熙增币
五代十国刘知远
唐朝唐德宗
隋朝裴矩
唐朝韩愈
隋朝窦建德
南北朝侯景
晋朝晋愍帝
三国孙权
汉朝杜密
秦朝秦始皇陵
春秋战国商鞅
西周镐京
夏商商朝